要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必须在运动员的体质训练上下大工夫,即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现阶段四大国有银行国家持股比例还是太高,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公司治理的境界。
中国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但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判断是: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内在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金融危机后,中国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投资增长和世界工厂的出口拉动发展模式,不但缺乏进一步发展空间,而且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未来中国发展必须转方式调结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五大挑战
伴随经济结构调整,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中国储蓄率比较高,直接融资又发展滞后,储蓄资源集中在银行体系,企业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导致企业高负债运营,同时社会融资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承担成本主要在银行体系,必须以市场化的方式分散风险。
三是随着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实施巴塞尔协议I,银行表内资产扩张面临越来越大的补充资本的压力。银行依靠表内资产扩张的粗放经营方式不可持续。
近5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20%,资本消耗年平均增长则高达25.8%,商业银行通过外源性融资方式补充资本约1.33万亿元。
据测算,如果5家大型商业银行保持现有的增长水平和内源融资比例,2014年将首次出现资本缺口405亿元,2017年资本缺口累计将达到1.66万亿元;如果利润在现有水平上下降30%,则资本缺口在2014年达3836亿元,在2017年则累计达2.82万亿元。
依靠外源融资(资本市场)的资本补充机制可以短期内缓解资本金的压力,但长期必须通过内部积累建立新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盈利能力,并加强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
四是未来10年内,我国劳动力人口将达到峰值,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人,就业压力更加明显,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无法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经济社会矛盾将会激化。金融业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支持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和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如何支持就业吸纳较多的服务业和小微企业。
五是尽管定义不同,但“影子银行”客观存在且有一定规模。目前,“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基本还是在实体经济当中,如果影子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落后产能,或者一些资质状况不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风险。
同时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一些交叉性金融产品容易滋生跨市场的风险传递,因此在鼓励金融业务多元化的同时,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监管。
未来10年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对未来金融改革都做了前瞻性布置。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
从我国最近10年金融业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看,未来10年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还是立足于建立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在这一开放体系中,尽管运动场、比赛规则的国际化现代化和规律的市场化都很重要,但在国际竞争中运动员的体质素质是最重要的。
要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必须在运动员的体质训练上下大工夫,即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现阶段四大国有银行国家持股比例还是太高,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公司治理的境界。
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政府已明确的任务和发展的方向,目前已取得重大进展。如果未来10年国际国内不发生类似本轮金融危机的异常情况,中国政府将从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出发,完成这两项重大金融改革。
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使用
近年来,我国大幅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基本实现直接投资可兑换;实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QDII)、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QFII)和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RQFII),促进了证券投资双向合理流动。
目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7大类共40项资本项目交易,我国实现可兑换、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共计30项,占全部交易项目的75%。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在未来金融改革中,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跨境使用会越来越广,也需要进一步推动便利于降低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成本和风险的改革。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
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将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债券市场容量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金融产品创新将引领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市政债、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产品(如CDS)等。城镇化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大的内需潜力,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的城镇化融资机制,必须鼓励以城镇化建设未来收益为支撑发行市政债。大力发展以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为特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发展结构简单、信息透明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CDS,有利于完善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为参与主体提供市场化手段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的管理工具。
继续完善金融安全网和相关法律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对银行体系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中国要完善服务重点不同、竞争性的、多层次的银行体系,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就应积极发展社区银行、小银行。
在发展社区银行、小银行的过程中,要防止道德风险,必须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因为小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如果风险处置机制和监管力量不到位,可能会形成新的风险隐患。
这就需要配合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对不同经营质量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费率,并采取及时纠正措施,促进形成一个有效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小金融机构体系,丰富基层金融服务和供给。
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金融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一个高效、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
自2006年“十一五”规划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以来,金融机构跨业投资步伐加快,各类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形成并发展,以理财产品为主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快速发展。在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下,亟须建立并完善对影子银行监测责任明确、由一行三会与财政部门组成的监管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