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安倍再造“自由与繁荣之弧”

日本重走“围堵中国”之路

《中国经济周刊》 特约撰稿人 陈言 | 东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自由与繁荣之弧”,是指从东南亚经由中亚到中欧及东欧,连成一条弧线包围着欧亚大陆,支持拥有与日本“相同价值观”的国家,被广泛解读为“围堵中国”的政策。

    1月16日上午,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登上停在东京羽田机场的政府专机,前往越南、泰国及印度尼西亚访问。安倍出访时表示,日本将在经济、军事方面强化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保守派报纸《读卖新闻》当日报道中说:“安倍的重要目的是牵制在南海开始崛起的中国。” 

    日本媒体一致认为,第二次安倍内阁的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全面牵制中国的日本外交线路图,已经非常明确地摆放了出来。

    第一次安倍内阁时期(2006年9月—2007年9月),虽然安倍上任伊始便访问中国,提出了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但其具体执行的是“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外交。随着安倍因为“肚子疼”下台,继任者福田康夫执行的是重视亚洲的外交政策,“自由与繁荣之弧”战略无果而终。

    日本经济在第一次安倍内阁以后的5年多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失落,能够与中国抗衡的经济力量更小,现在要实现的目标却更大,最终能得到何种结果,恐怕安倍本人也缺少信心。

    第一次“围堵”无果而终

    安倍晋三一直是个矛盾的人物。

    2006年9月,当小泉纯一郎的自民党总裁职务到期后,尽管党内希望小泉连任,但小泉本人不愿意破了总裁只连任一次的默契,到期后便提出了辞职。而自民党是执政党,其党首便是内阁首相。小泉辞职后,安倍当选为自民党总裁、内阁首相。

    小泉时代在外交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因为他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的中日关系的倒退。安倍上台后,首先访问的国家便是中国,建议和中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但是出身于保守世家的安倍,并没有忘记在外交上推行以日美同盟为中心的“基轴路线”。在对外政策上,安倍青睐谷内正太郎从美国引进的“自由与繁荣之弧”路线。

    当时的谷内是外务省次官。他认为,日本外交应该在“自由、民主主义及法律支配的普遍价值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主张与主见”。日本称之为“价值观外交”,有时也称作“有自我主张的外交”。谷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高出中国一头,在经济上日益落后于中国的情况下,强调价值观能让日本在外交似乎有一些信心。

    但对于明确地要求用价值观概念来孤立中国的策略,西方国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兴趣。况且日本本身在第一次安倍内阁期间还提出了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因此谷内等期望的“围堵计划”也就无果而终。

    矛盾的安倍外交,因为安倍本人的身体原因很快走到终点。继任者福田康夫一直持冷静的对华态度,价值观外交更无人谈及。福田之后的麻生太郎也想过在外交上重走价值观外交老路,但此时,自民党内阁已经摇摇欲坠,“自由与繁荣之弧”逐步被人忘却。

    新“围堵计划”并不顺利

    民主党内阁造成的中日关系大倒退,大大超过了小泉内阁时代因为参拜靖国神社带来的“政冷经热”的程度,“政经双冷”的格局已经形成,安倍接下的外交重任,也超过了2006年的规模。

    但如今,安倍要推行比民主党更为强硬的对华外交,在所谓的领土问题上不肯后退半步,要创建国防军,提出了修宪等口号。这些开始让太多的日本选民思考,日本的保守政治与战前形成法西斯主义的社会背景,到底还有没有区别。政治上的超级保守,让日本外交要更加加深与周边国家的对峙,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与民主党的区别。

    2012年12月26日,上任当晚,安倍首先将已经从外务省退休的谷内正太郎重新调到内阁任内阁官房参与(相当于副部级级别的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在安倍内阁,由他直接向外务省发布外交指令。

    安倍在竞选期间反复强调他当选后会在2013年1月赴美国正式访问。日本首相当选后通常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会选择美国,美国也会在第一时间接受日本首相的来访。

    但是,美国这次并没有同意在1月邀请安倍。在发给安倍就任首相的贺电中,美国莫名奇妙地表扬民主党野田佳彦内阁为修复美日关系作出了贡献,这让就任首相后跃跃欲试的安倍碰了一鼻子灰。

    没办法,“围堵中国”只能从中国外围国家做起。

    2013年新年刚过,麻生副首相开始访问缅甸。缅甸至此拖欠了日本5000亿日元的债务,日本表示要将其中的3000亿日元一笔勾销,余下的2000亿日元也要由日本银行融资给缅甸,再由缅甸偿还给日本。同时日本政府非常大方地给了缅甸500亿日元的贷款。

    缅甸刚刚摆脱军政统治,是否与日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这需要商榷,但通过让缅甸成为自己的朋友,在“自由与繁荣之弧”中落下第一粒棋子,这是日本访问缅甸的最大目的。

    1月9日,在菲律宾,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与该国外长德尔罗萨里会谈,“双方就海上安全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并要为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携起手来。”这无疑是对“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强化。

    但在澳大利亚,日澳共同举办记者见面会时,澳外长卡尔特别强调“日澳关系并不是为了封锁中国”,并表示“不希望修改”承认日军与随军慰安妇问题有关的1993年“河野谈话”。这样公开表明态度,可见日本距离其主张的“价值观外交”,希望构筑的“自由与繁荣之弧”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安倍让中日关系继续倒退

    1月16日,安倍开始出访越南、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国。这是在1月访美未成,麻生、岸田出访收效甚微后,首相身体力行的一次外交。

    越南等三国是东盟的主要国家,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用日本《产经新闻》社论的话来说,便能“与在世界上崛起的中国抗衡”。安倍本人也说,将与这些国家“强化经济及能源、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但安倍内阁强调的“价值观”,对越南等国来说不可能达到共识,重要的只是构筑“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形式而已。

    其间,日本还在多方与美国沟通,希望能实现2月对美国的正式访问。目前草率构筑的“自由与繁荣之弧”,尚不能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而与此同时,中日关系又因为不见成效的安倍外交在继续倒退。

    近日,日方继续顽固坚持拒不承认钓鱼岛主权之争的立场,中日关系一时间难见缓和。1月22日,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作为联合执政党的干部访问中国,“希望能打开对话渠道”。然而,出发前改口“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的山口对于中方对打破僵局的期待,也许很难满足。

日本重走“围堵中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