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撤销清新县,设立清新区

清远“长大”,广州人更向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谈佳隆|广东清远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12月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调整清远市部分行政区划,正式批准撤销清新县,设立清远市清新区。

    清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长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清远为代表的广东省地级市正面临着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任务,紧靠珠三角的区位已经让清远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内陆市场、南容北扩的‘桥头堡’。”

    清远市市长江凌向记者介绍:“清远城区扩容试点之后,面积从5平方公里增加到65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也从10万增加到67万。”

    “扩容”易,“提质”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清远调研时指出,清远原有的中心城区空间不足,吸纳就业、承载产业等能力有限,GDP仅占全市总量31.9%,作为南部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亟待增强。

    2011年,清远城市化率仅为47.7%,比全省、全国分别低18.9和3.6个百分点。

    今年9月,广东省委召开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促进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核心内容就是帮清远等地级市实现新型城市化。

    国务院同意清新撤县设区,成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新号角。

    “《行动计划》制定讨论期间,大家有点争议。最后一致认为,粤东西北城区不能孤立发展,无论是产业还是交通体系。更应该注重城区发展,这就需要从土地和财政投入方面来改善民生,从回归城市居民公共服务体系入手,来提升质量。”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城市化率渐渐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这也使得全国一些地方通过“改换户籍,撤县改区”的方式来表面化地理解城市化指标。此次广东省提出的新型城市化则在强调“扩容”的同时更强调“提质”,就是需要在建设城市同时,提升对于公共服务、居住环境的重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扩容”易,“提质”难。清远作为广东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应坚守“特色地区、品质发展、发挥边界效应和本土化优势”原则,吸取常州、株洲、嘉兴等地的成功经验,乘势而上。

    要成为广州人向往的地方

    “粤东西北的城市扩容一定不能走珠三角城市走过的快速发展、不断反思的老路。珠三角的城市化率已经伴随着工业化达到了80%,然而,广州、深圳、东莞、顺德这些城市化率高的地方都需要反思质量,没有想好的一定要慢一些。”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提醒清远。

    “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不能再出现第二个珠三角地区。”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珠三角发展模式是外源型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导致区域辐射能力弱;高度聚集模式导致核心区环境压力过大,运行成本过高。”

    那该怎样做?许瑞生建议,清远的发展必须寻找与大都市发展不同的差异化模式,找到自己的基础设计建设尺度,不能模仿广州,无论是道路,还是绿化设计,清远有清远的尺度。如,清远可以将河流作为道路景观,这一点在到处是摩天大楼的广州是不可能的,要让清远成为广州人向往的地方。

    与广州互惠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清远是试点城市,但还是存在很多矛盾,其中涉及城乡统筹等诸多问题。

    在许瑞生看来,清远的试点应该以人为本,扩容提质的过程中多研究本地居民潜在的意志是什么,提供人性化的空间和城市环境。这就需要在规划布局和土地政策方面有所考虑。

    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认为,应该加大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发展“紧凑型”城市,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引导混合用地。

    李晓江认为,珠三角外围地区发展的责任与机会,首先是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的责任。

    除了居住环境,产业重构也给了外围地区机会,“双转移”(广东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战略使得核心地区经济进入调整期;工业、经济增长由核心区向外圈层推进给粤东西北地区带来机会。

    “光有中心城区,没有周边城市,也形成不了都市群。清远需要更加积极地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广州也需要跟清远更好地协同发展。”王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都市人对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清远作为珠三角后花园的优势正好与珠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形成了较好的匹配关系,这一关系将随着武广高铁、广清轻轨的建设而日益加强,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

    葛长伟认为,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清远和广州的关系将更为融合。从前,清远的消费能力都被吸引到广州去,前几年也曾提出过“清远广州卫星城”的概念,描述“住在清远,在广州上班”的生活方式。不过随着电子商务和SOHO理念的风行,清远未来的城市定位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扩容提质”难在哪儿?

    住建部总规划师  唐凯:

    生态城市就应该尽可能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在交通上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在建设上应该考虑到绿色建筑,使用当地的材料,建设节能建筑;水的应用上应该能够提供健康的水和能循环利用的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晓江:

    我担心,随着珠三角高度外向型的经济导致核心城市的辐射力减弱,扩容会变成粤东西北开发区的过程,粤东西北不应该出现开发区,希望通过乡镇地区的百姓搬到城区实现城镇化,是不可能的事情。广东省的城镇化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清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葛长伟:

    清远做粤北山区的排头兵,也想打造粤北山区的中心城市,将清远放到环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的空间内,对桥头堡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定位、城市规模的选择、产业的选择、功能的选择、与广州珠三角城市群的关系,我们都比较清晰。

    清远市市长  江凌:

    清远的发展要通过创新思维走一条新兴城市化道路,推动城市生态发展,实现产业和城市互动,关键是大广州、珠三角的城市群如何定位清远,要实现与其他城市互动,推动扩容寻求发展路径,要将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联动。

清远“长大”,广州人更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