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十八大代表杨凤一:文化和市场的结合要有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 | 十八大现场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杨凤一:

    文化体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事业单位企业化或者加上“有限公司”的名字。首要的是改变人们的意识、理念,要有文化的自觉自省,要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

    从昔日的“刀马旦”到戏迷眼中的昆曲名角,再到如今北方昆曲剧院(下称“北昆”)的“大当家”,对于热爱舞台的十八大代表杨凤一来说,她的“牺牲”很大。

    2009年担任北昆院长以来,杨凤一都在想尽一切方法为演员们谋福利。“年轻演员们太辛苦、收入太低了,处在结婚的年龄段,1500多元的工资,怎么能留住人才?”杨凤一说。  

    据杨凤一介绍,目前全国7家昆曲院团也就有演职人员800多人,三四个大腕儿比“熊猫”还珍贵,保护和培养昆曲的后备力量是当务之急。     

    据悉,北昆目前是国家的差额拨款单位,70%国家给,30%靠演出收入。而对于昆曲,北京市文化局有特殊照顾——演出所挣收入,政府补贴同等的金额。因此,演出越多,补贴就越多。由于积极开拓演出市场,杨凤一当院长的第一年(2009年),北昆就基本扭转了以往演出“只赔不挣”的局面,几乎每场都能实现盈利。

    杨凤一回忆,2010年全年,北昆演出了365场昆曲,盈利600万元,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剧院在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一批年轻演员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收入,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

    201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昆曲艺术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10周年纪念,那一年北昆在国内、国外举办了多场演出。

    今年,杨凤一明显感觉到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能到世界级的顶尖艺术殿堂表演昆曲是杨凤一接下来3到5年的规划。

    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杨凤一认为,并不是简单的事业单位企业化或者加上“有限公司”的名字。首要的是改变人们的意识、理念,要有文化的自觉自省,要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

    北昆并没有加入改制的队列,但是杨凤一坦陈,她一直在探讨一种“事业身份、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事业体制的局限,在用人、引进社会资金等方面,时常有一种被绑住手脚的感觉。 

    杨凤一认为,好的艺术应该适应时代的变革,因此,她经常受到一些老戏迷们的误解。不管有多少种不理解,杨凤一坚持认为,昆曲不应该是一门博物馆艺术,它也可以走向市场,得到观众的普遍欣赏。这其中要把握好的就是一个“度”。

    杨凤一表示,这就要求传统文化经营者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战略,强调两条腿走路:既要继承原汁原味的传统剧,也必须要创造一批现代人能接受的作品。

十八大代表于丹:我们不能“富而不贵”
十八大代表佟丽华:“公益法律服务应成为国家制度安排”
十八大代表杨凤一:文化和市场的结合要有度
十八大代表张文市:工人也要当专家
十八大代表徐乐江:创新是钢铁业突围的唯一路径
十八大代表吴翠云:德州不只有扒鸡和皇明
十八大代表程艺:“应用型”高等教育助力地方经济
十八大代表王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是民企长足发展的根源
科学发展观形成记
老外江森海:生活在中国,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