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开发北极,中国该与谁合作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生 贺兆顺 徐娅|上海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北极航道可以通航。

    “建议启动北极商业航道准备工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在10月16日北极研讨会上表示。前不久,杨惠根带领的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进行了跨北冰洋调查,完成了中国对北极航道的破冰之旅。他们用事实证明了北极通航可行性。

    如果北极航道开通,将可能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在内的“环北极经济圈”,我国将拥有多渠道的进口运输线,航线将得到优化,成本也将随之降低;而北极的丰富资源将缓解我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和北极相近,能源进口安全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北极的价值主要集中体现在科考、航道和资源三个方面。在科考方面,早在1999年,我国便启动了首次北极科考。截至今年9月,一共完成了5次北极科学考察,研究涉及海洋、大气、地质、环境等等。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北极冰川的逐渐消融,航道和资源的价值逐渐凸显,对于中国的意义更为重要。

    是否商用看成本

    目前北极航道有两条:西北航道东起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经波弗特海、白令海峡抵达美加太平洋港口;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穿过西伯利亚沿岸海域,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国或日本港口。

    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东北航道2009年从试航转入正式通航。2009年夏季,两艘德国商船实现了从韩国釜山港经过北极东北航道到达荷兰的航行,这也是商船首次穿越东北航道。2010年,共有4艘船舶通过,2011年达34艘。

    “相比于西北航道,东北航道的利用价值更大。”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寿建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方面是因为东北航道的航行条件更好,夏季通航时间可以在两个月左右,有比较成熟的码头;另一方面,在航道开发方面,相比于美国和加拿大,俄罗斯更加积极。”

    在法律上,东北航道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由于东段地处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俄罗斯称其为“北方海航道”,俄主张相关水域为俄罗斯内水。目前所有通过“北方海航道”的船只必须使用俄罗斯船只破冰和导航服务。

    但“事实证明,现在的北极航道(东北航道)是走得通的,无论是法律、导航、海冰等等,已经具备了通航的能力。‘雪龙号’并没有受到特殊的照顾,‘雪龙号’可以走,商船同样可以走。至于通航时间,则需要根据船舶的情况,即使完全没有破冰条件,东北航道也可以通航两个月以上。”杨惠根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同时也表示,“当然,我们不是具体负责航运交通的部门,这只是一个建议。”

    不过,寿建敏表示:“东北航道离商用还有一段距离,目前北极航道尽管可以缩短航程,但是航运公司需要根据东北航道的冰情修建具备破冰能力的船舶,保险费也可能会增加,加上俄罗斯引航的费用,东北航道在航行成本上是否真的具备优势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检验。”

    中国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幸国表示:“作为航运公司,最看重的就是效益的最大化,从安全、经济、便捷、应急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包括国际法规、沿岸国的政策和环保因素,都是必须考虑在内的。东北航道虽然比较短,但是由于航道大部分处于浓雾中,对航行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在欧盟的航区,还必须使用低硫油,也会增加成本。对于北极航道,将进行进一步的考量,如果综合成本低于传统航道,那肯定会开通这条航道。”

    开发北极,中国和谁合作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2008年7月23日公布的一份为期4年的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约为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目前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北极的价值日渐凸显。

    目前,北极国家竞相宣称对北极的资源拥有主权,谋求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将北极打造成其内海,防止非北极国家染指。据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报道,加拿大外交部长劳伦斯·坎农邀请美国、俄罗斯、丹麦以及挪威外交部长,商讨北极地区的未来。此次会议甚至连北极理事会的其他三个北欧国家都没有邀请,可见其闭门的决心之大。

    现在,中国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北极永久观察员国,北极理事会对接纳观察员的条件、观察员义务和权限做了相当苛刻的规定:一个国家要想成为观察员,就必须承认北极沿岸国家在北极的主权和管辖权,只有北极八国可以确定世界各国在北极的行为准则,其他国家必须遵守这些准则,而观察员国的权益则只限于拨款保护北极生态、科学考察等。

    然而,北极国家难以拒绝非北极国家的参与。北极恶劣的环境导致资源的勘探、采掘和运输成本巨大,要获取这些资源,坚挺的市场和巨额资金同样不可或缺,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之间互利合作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无疑是合作对象的上佳之选。

    那么,中国应该选择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赵越在北极研讨会上表示,俄罗斯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的国家。俄罗斯人少资源丰富,我国人多资源缺少,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

    目前,由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天然气第一大资源国和生产国,同时也导致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俄罗斯逐渐失去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控制。在这样的局面下,俄罗斯自然把目光转移到东方,拥有资金和市场的中国对于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外事局) 高级主管王海燕表示:“美国发生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之后,停止了海上项目的审批,和美国的合作可能性比较小,俄罗斯是首选国家。目前俄罗斯对外资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有所松动,主要就是为了引进资金和技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沛认为,在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中,北欧国家具备相对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态度,同时,北欧也比较依赖中国的市场,对中国在北极的投资和基础建设具有巨大的需求。我们可以以北欧国家为战略支点,加强中国与北欧国家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参与北极的开发。

    不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做出提醒,中国现在面对北极事务时必须处理好其中的矛盾关系,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的运作和治理机制相对落后的矛盾等等。对于我国而言,在北极事务上必须担当起大国应有的责任,在和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同时,保护北极的生态环境,北极要开发也要治理。

开发北极,中国该与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