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十八大代表吴天君:郑东新区已成为河南的新名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勇 《 中国经济周刊 》(

    十年磨一剑。

    从一片荒芜到一座新城,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会郑州,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郑东新区的蜕变。被寄予中原经济区建设“领舞者”厚望的郑东新区,经过10年的孕育已然破茧成蝶,再造了一个新郑州。

    未来,郑东新区能否担纲中原经济区建设“龙头”的重任?

    郑州的“龙头计划”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这是10年前郑东新区建设之初描绘的美好蓝图。

    彼时,郑州市区人口急剧扩增至256万,建成区面积却仅为132平方公里。郑州人口密度过大,加上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城市发展空间受限。

    早在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总体规划中,郑州就提出要建成人口500万至600万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原有的城市框架承载如此的人口规模相距甚远,亟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此外,在河南9000多万人口中,七成为农民,城市化率只有24.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二,给河南的经济发展规模、市场空间、经济增长质量都带来了问题。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区域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已演化为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仅中部地区而言,湖北提出建设“武汉经济圈”,湖南要发展“长株潭经济圈”,江西打造“昌九工业走廊”。值此背景,河南提出了构建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把郑州建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大举措的郑东新区的建设,亦逐渐提上日程。

    郑州市以郑州军用机场搬迁为契机,拟把包括老机场、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区域整体规划,连片开发,打开郑州发展的空间,并用国际化眼光和思维,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郑东新区,意欲使其成为带动郑州及该省的“龙头”。

    与此同时,郑东新区规划的国际征集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2001年8月,郑州市向国内外发出郑东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概念设计邀请函,邀请国内外17家声名显赫的设计单位前来竞标。其中,日本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澳大利亚COX集团、美国SASAKI公司、法国夏氏事务所和新加坡PWD集团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进入最终的角逐。世界著名建筑规划大师黑川纪章,规划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的郑东新区的设计脱颖而出。2002年3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法规形式对郑东新区概念规划予以确立。

    彼时,郑东新区是一个由旧机场和4万农民为主的鱼塘洼地村落之地。这个仅靠一张规划蓝图,200多万元启动费用的郑东新区该如何建设?

    不依靠行政手段的“郑东模式”

    “郑东新区的建设开创性地采用了政府‘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金’,改变了依靠政府办公中心搬迁拉动新区建设的方式,创造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郑东模式’。”郑州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吴福民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2003年1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破土动工,标志着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大幕。而按黑川纪章设计规划的方案估算,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建设总投资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此庞大的预算,对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只有50多亿元、年均城市基建资金仅6亿元的郑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吴福民坦陈:“郑东新区的发展,依靠的是市场化,而不是行政化。郑东新区没有通过行政手段拉动经济,没有依靠行政机关的搬迁制造繁荣。也就是说,郑东新区的飞速发展,没有以老城区的衰落和萧条为代价。” 

    为解建设资金饥渴,郑州市设立的总体投资策略是以“经营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郑东新区,通过土地经营支撑建设,做到收支平衡,靠优惠政策栽下“梧桐树”招商引资。在此期间,政府扮演的是一个基础建设与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提供者、土地拍卖者及监管者的角色,所有资金由银行贷款、土地收入、政府财政拨款与项目单位社会投资提供。

    经过10年的建设,郑东新区已经由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截至2012年8月底,该区建成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累计突破35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近80万。

    “郑东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已经成为展示河南形象的窗口和名片,也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和中心作用在显现,辐射量在增强。”十八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

    目前,郑东新区已经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高端商贸业为支柱,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会展业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产业巨头亦纷纷“抢滩”郑东新区,2008年底,河南煤化集团将总部迁入郑东新区,富士康、海马汽车、郑州日产等一大批大企业先后在郑东新区落户。

    据统计,2011年郑东新区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7亿元,收入规模全市排名第二。郑东新区已成为中部地区金融机构最为集中、业态最为丰富的区域,这里有137家金融机构集聚,其中4家国有银行、7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或即将入驻。截至今年8月底,郑东新区驻区14家银行存款余额21573.65亿元,占河南全省的71.4%,贷款余额12768.92亿元,占河南全省的64.9%,省级保险分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42.29亿元,占河南全省的51.2%。

    郑东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引擎”的效应初显。

    “龙头”效益初显

    “我们布局河南,入驻郑东新区,既是基于汇丰中国网点拓展整体规划,提升汇丰在中西部地区的品牌效益,也是对河南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潜能的信心,认可郑东新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汇丰银行郑州分行行长黎伟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汇丰银行郑州分行于2008年10月正式开业,是首家入驻河南的外资银行。2011年8月,汇丰银行郑州分行为本地的一家龙头民营企业完成了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交易,成为河南首家完成此项业务的外资银行,同时也是河南省首批完成此项业务的银行之一。

    “我们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和修改产业政策,设立产业准入标准,实现了单纯项目开发向产业培育的转变,全力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吴福民表示。

    据悉,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该指导意见出台以来,郑东新区以金融业为主导,全力建设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以总部经济和商贸物流产业为支柱,实现产业多元发展。尤为重要的是,郑东新区随着“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高标准的定位对郑东新区发展的影响更加明显,使郑东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

    金融集聚效用无限,不过,未来,郑东新区如何做好CBD金融聚集区改造、如何以CBD和副CBD为核心打造如意形金融产业带、如何强化期货交易龙头地位、如何促进银行总部集聚发展等都需全面考虑。 

    郑州郑东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新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下一步郑东新区将实行先行先试政策,建成“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升政府调控服务能力、深化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设立国家级金融创新和改革试点、改革配套政策体系,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功能。

    “客观地讲,郑东新区的打造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里既要有超前思考,又要有冷静地推进。在打造‘总部经济’的同时,也要为‘总部经济’提供完善的金融、中介、配套服务,形成良性的、高效率的经济循环体。” 专家建言。

    (李姗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吴天君

    “郑东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已经成为展示河南形象的窗口和名片,也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十八大代表姚玉舟:“既讲维稳,也讲维权”
十八大代表吴协恩:新农村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新桃花源记
十八大代表吴天君:郑东新区已成为河南的新名片
十八大代表王常松:幸福松原的“查干湖”路径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的五大里程碑
网友寄语十八大
85后教师陈莹:希望素质教育和考试不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