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会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共论——

重振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凤桃 李妍︱天津现场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9月11日,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实业大佬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虚拟经济泡沫破灭,人们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是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形态。然而,企业产能过剩、融资渠道不畅、劳动力成本攀升、技术革新滞后等,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在此次夏季达沃斯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着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重振实体经济之路该如何走?

    寻找国企改革的动力

    “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现在是有一定的动力,但是我觉得不足。”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将国企改革列为讨论命题之一。“我希望能看到显著变化。”

    国有经济被视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也被视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在徐和谊看来,改革的根源在于体制创新。“比如国资委考核这些央企的各项指标,有创新的系列指标考核吗?没有。没有考核指标,动力从哪儿来?我觉得必须要从体制机制上来下手,不然就成为了口号。”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国企改革需要政治决策的决心。

    政府在保护国有企业的同时,“也出现了政治管制的问题,它把国企和政府紧密相连,国企越来越像政府机构。”首都创业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说,“许多国有企业对于投资和规模的追求不亚于对利润的追求,这就是国有企业追求行政化概念、官本位的结果,而这种投资将给企业酿成产能过剩的苦果。”

    刘晓光直言,“国企改革阻力很大,主要来自既得利益者。”但他也表示,“改革会有阵痛,首创愿意承担。我希望把国有企业扔到市场上去,和民企一样竞争。”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韩国为鼓励现代汽车的发展,曾动用军方汽车为它运配件,在我国,实体经济干得好能得到什么样的鼓励?”刘晓光介绍说,根据英美的成功经验,振兴实体经济,“一是有活跃的思维市场。二是吸引全球人才、资金的机制。三是鼓励创业,允许失败的环境。四是用高科技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清晰的产权制度。”他预测说,“整个行业实体经济恢复至少需要五年。”

    近年来,国资委一直在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工作,力求依托资本市场进行所有权变更。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已达70%以上,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2.88%、净资产的68.05%、营业收入的59.65%都在上市公司。

    “2003年,国有企业大规模上市,这促进了它在财务透明和治理结构上的改进,并且将部分股份放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由政府持有大头,这为国有企业改革寻找到了好的道路。”张维迎认为。

    鼓励民营经济要落在实处

    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增幅放缓,在内外压力夹击的实体经济中,民营经济首当其冲。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民营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速下降超过18个百分点。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民营经济下滑的背景是整体经济的下滑。

    在主题为“提升竞争力”的分论坛上,黄孟复透露,2012年上半年公司财报显示,全国上市公司50%的利润来自金融企业,除了金融企业和垄断性行业以外,其他行业的利润幅度下降非常大。而金融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恰恰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黄孟复告诉记者,下一步国家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全球化资源来讲,汇率在变化,资源在变化,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正在提高,优势在降低,”爱国者数码科技公司董事长冯军说,“民营企业的未来在于全球市场。”2011年,冯军筹办了爱国者国际联盟,致力于团结民营企业,抱团走进海外市场。

    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讲,目前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

    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新36条”颁布后,虽然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环境有了更好的政策支持,但是效果与企业的期望还有落差。高纪凡说,“由于中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实际上,民营企业在投资发展方面还是受到一些有形或者无形的障碍,或者有很多的玻璃门,融资依然存在障碍”。

    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还是需要看具体落实。冯军表示,银行利率的上调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压力更大。

    “新36条”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新时期发展最有利的政策。高纪凡建议,在执行细则上,要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有同等的待遇。“在鼓励民营经济的政策实施中,政府还应引导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比如,让民营企业创造社会价值被社会给予更多的承认,倒过来刺激这些企业,让民营企业家们在任何危机面前都能够把发展企业、推动创新、贡献社会作为他们的社会责任”。

    实业投资需多管齐下

    与金融投资热钱涌动相比,实业投资显得冷清了许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6.2%的历史高位,但自2011年以来,这一数据一路走低,去年10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跌至24.9%,处于历史低位。

    “中国的实体经济越来越没有利润了,劳动力价格在上升,原材料价格在上升,整个加工成本在上升。当投机能带来更多回报时,资本必然会选择去投机。”熙可集团总裁朱演铭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经济低增长的大环境下,实体经济投资进入冰冻期。

    “当前宏观经济稳增长需要多做一些民生项目的投资,只要固定资产投资能上去1%~2%,中国经济就会有起色。”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内需萎缩。“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今年年初,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纷纷表示,将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美国富国银行就做小微企业信贷投资,在美国资产规模排名中,从第十位做到现在的第四位,在我们国家,90%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很大,是一片商业蓝海。”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现在银行越来越认识到做小微企业划算了。一是节约资本;二是锻炼业务经理的风险定价能力,如果光做低风险的,虽然不良率很低,但是收益也很低;第三,可以创造一种模式科学定价,把握小微企业的风险特征,对他们进行风险评级,然后就可以批量化、工厂化地审批,实际上小企业自然人有时候比法人要好。”

    除了信贷支持,金融政策也至关重要。“利率自由化,也就是允许存款的利率能够有10%的浮动区间。利率自由化之后,利差就缩小了,你要经济化的服务,那么资产的定价要不要准确一点?这是开拓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关键。”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国家投资和利好政策需要带头,但是动用民间资本的力量也很重要,光靠政府推进是不够的,私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业投资也可以获得合理回报。”香港地铁有限公司主席钱果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认为在未来十年,保险行业能够在实业上投资的机会会很多,而且也应该会得到蛮好的回报。”

    实体创新需要市场规则

    中国重振实业,唯一的路径依然是市场化。

    在宏观调控上,近年来,政府的财税金融政策对市场的引导性在加强,同时,地方政府因掌握有土地、税收、准入等资源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干预。

    为实体企业营造更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政府在转变职能上依然有较大的空间。关于政府对市场的作用,黄孟复认为,现在我们主要的方向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减少政府对微观事物的干预。 

    清华大学启迪研究院副院长陈鸿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要想重振中国实体经济,创造企业创新与发展的环境,必须回归市场规则。“当规则清楚的时候,当所有的事情都是透明的时候,大家按照一个规则来办的时候,谁好谁坏就很清楚,因为依照一个规则,出来的就是真正跑得快的。你有想法,然后建立企业,然后到开发产品,到开拓市场,到卖出,整个过程中,如果所有的规则和政策全部是透明的话,那最后产生出来的就是最强的企业。”

重振实体经济
最善变的市场
中国电影业的“寡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