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外需难归!

钮文新 《 中国经济周刊 》(

    稳定外需当然重要,但中国是否还有依据自身政策摆脱困境的可能?我看,已经不很现实了。

    中国过去多年的外需高速增长,不只是中国主动性因素,更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拼命透支消费的结果。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欧美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从原来完全依赖进口变成部分自己生产;第二,在危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只会越来越高;第三,过去四年中国自身排斥一般消费品的加工生产,试图以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此背景之下,7月份中国出口近乎零增长(实际增长1%)。

    欧美自身的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他们依据自身特殊的理由,竞相大力度、长时间地放松货币,这是汇率竞争的典型特征。但在压制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他们却异口同声,意志统一。

    西方势力不断压迫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恰恰是自己滥发货币(包括通过金融创新促使全民放大信用——衍生货币)的时候。其结果是美元、欧元、日元相对人民币贬值,而人民币不断升值。

    人民币不能无度升值,因为西方以贸易顺差过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是错误的,中国必须坚持自己的利益立场,必须以强大的舆论向全世界解释清楚。

    但很遗憾,我们接受了用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接受了“用国际收支平衡确定货币均衡点”的错误观点。这个理论错在哪儿?这个理论出现时间是经济尚未全球化的时期。那时,各国经济结构有着强大的同构性。谁的货币低估,谁的商品就便宜,就会赢得更大的市场。但全球经济一体化改变了这一理论。世界各国经济已经变成了“互补经济”,中国生产的商品,欧美、日本不一定生产了。尤其是当中国被定位为“世界加工厂”之后,中国加工贸易是在替别人做嫁衣,但却创造了大量刚性顺差——加工贸易的顺差——是加工费的体现——一定是顺差,否则意味着免费加工。

    资本项下顺差也一样,加工国一定是跨国公司资本的接受者,所以一定是顺差。汇率平衡点只能关注一般贸易,而必须剔除加工贸易顺差。中国一般贸易早已经是逆差,这说明中国人民币汇率高估。如果在此条件下接受早已过时的、国际收支平衡决定汇率的理论,这将意味着,中国在用一般贸易逆差去对冲加工贸易顺差;这意味着,人民币严重高估,加工贸易企业将无法生存。

    今天的出口贸易现状恰恰证明了当初的判断。反过来我们看看德国,尽管其经济也遇到了外需不足的情况,但欧元的贬值使其生产体系完好无损。这就是德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欧债问题上大做手脚,这其实就是要稳定欧元与美元汇率关系。

    但中国呢?原材料成本受到欧美滥发货币的影响而大幅高企,中国劳动力成本受到富士康影响而大幅攀升,人民币的汇率升值过度,中国企业的财务成本大幅攀升;加之发达国家经济疲软,需求前景暗淡,贸易保护手段招数频出,中国传统加工业向其他国家转移等等,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企业不可能在外贸出口商品方向加大投资,甚至都不敢接外贸加工的大单、长单。

    所以,稳增长对于现实条件下的中国而言,绝非易事。甚至不是政府政策可以立即拉动的领域。怎么办?没办法,我们恐怕首先应使人民币汇率被高估的部分合理回归,回到其应有的均衡点上。

    更多钮文新专栏文章详见经济网

    www.ceweekly.cn/special/niuwenxin

外需难归!
钓鱼岛之争会否引发中日“经济战”
别坐在办公室里调房价
中国企业将陷入无利润增长困境
罚款,华尔街的大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