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读者来论

《 中国经济周刊 》(

    来中国的“洋招商”各有高招

    短短几年内,中国成为世界招商引资大热门。去年年底以来,作为新闻记者,我先后参加了十几场各国在中国举办的投资洽谈会,发现不同国家的“推销”方式风格迥异。

    美式推销很精明。无论是保尔森、希拉里,还是骆家辉、盖特纳,在频频示好中国的同时,一直不忘强调“美国世界第一”的观念,演讲时都喜欢强调“美元不可动摇的地位”、“美国开放的民主方式”,就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处处主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一有机会就呼吁中国要在政策、技术等领域更多的开放。

    欧洲风格很含蓄。欧洲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会相当详细具体地说明优越之处,点评中国和其他国家时多半讲得很客套,不进行实质性评论。比如西门子等企业偶尔发出中国商业环境不如从前的声音,但还是会表达继续合作的愿望,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

    印度、南非开放热情。这两个国家近年来在对华经贸合作上也是空前的主动热情,而且对媒体的开放程度比以往都大,驻华使馆也非常主动地召开大型推介活动。记者接触的印度和南非官员一般都很礼貌主动,没有架子,会主动攀谈和积极表示同中国的友好,而且准备较为详细的资料介绍自己。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时间观念。      

    Helena

    收入分配改革需要法律护航

    收入分配改革面临困境,原因是复杂的,但最根本原因,无疑是各项收入分配改革没有法律后盾,对于一些地方和一些利益集团而言,没有强制力与约束力。

    拿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价来说,虽然各省市都相继对此进行了调整,但在实际用工中,却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在制定工资薪酬时,向来有着以最低工资标准为限,就低不就高的潜规则,甚至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存在。

    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的相关保障性条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劳务性收入等美好原景都是很难实现的。

    刘鹏

一天2美元算什么中产阶级?
微博热词
读者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