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政府工作报告》权威解读:

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叶建国/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年年春草绿,“两会”当春开。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去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报告》中提出,今年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温总理说,“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

    此外,在所谓后金融危机背景之下,今年中国宏观调控的走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听完报告后第一时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比较多,主要是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和怎样优化调控、关注民生等等展开的,是统领2010年全局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报告的第四条,而今年则放在了《报告》的第二条。

    对此,贾康告诉记者,“这次的《报告》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特别凸显的位置,跟前段时间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内容是相呼应的。现在经济前景向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操作空间更大了,当前重要的问题是要着力解决发展方式的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关乎中国经济生活的未来。目前,改革已到‘深水区’。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显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是中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时效。”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评述。

    《报告》中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温家宝总理强调。

    “基本政策框架现在不能变”

    温家宝总理曾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提到“信心”,强调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

    一年过去了,当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企稳向好,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众所关注。

    《报告》指出,今年的宏观政策,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

    贾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报告》中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是:不要把经济的企稳向好等同于根本好转。这个判断非常重要,也是提醒大家注意:我们的基本政策框架现在不能变。”

    “在我国经济出现复苏企稳的背景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8%的增长率,应该是比较务实的提法,说明我们的宏观政策已经从过去更加强调‘保增长’转向‘调结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专家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在该专家看来,与去年提出的“保八”不同,今年是在不用担心经济增长率低于8%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控制,以强调增长质量的主动选择,“是对宏观政策扩张力的校正”。

    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但是,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出现了一些转型的迹象。

    《报告》中提出,要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对此,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财政收入看,上一年一次性特殊增收措施没有或减少了,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而对于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表述,《报告》中提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 

    “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一个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强调。

    上述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分析称,从目前来看,中央财政的健康状况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正遭遇挑战,所以,今年的政府投资将更多体现在对在建项目的支持上。另外,三农和民生领域也是重点倾斜的领域。

    《报告》提出,“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此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再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中国的当下更是格外引人关注。

    《报告》提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同时强调,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强调,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对此,贾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保障民生,这是中国现在矛盾凸显期的重要矛盾之一,“这是个老话题,过去有提过,但这次又强调了,相比以往,力度更大一些”。

    收入分配如何调整?

    民革中央调研部部长刘英琪提出建议认为,要从调整初次分配、二次分配,让一些垄断行业向民营企业放开,形成有效的竞争,“因为现在垄断企业行政垄断以后,得到的垄断利润很多,收入也比其他行业普遍高很多。

    对此,《报告》提出,“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再就是进一步研究税制改革,用税进行调节,高收入的多收税,低收入的不收税或者少收税,从这样几个方面把收入分配结构逐渐调整合理。”刘英琪称。

    《政府工作报告》16个要点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经济重点问题、民生亮点政策,现整理如下:

    “两难”问题增多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

    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

    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扩大就业

    预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把反腐倡廉放在重要位置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

    以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为主要外交平台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统筹协调好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国别区域外交与各领域外交工作,推动我国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
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打好“十一五”环保决胜战
中国最反对大国主义
货币政策的下一个十字路口
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危机与希望
我们的市长在想啥?
我为何提议制定国家海洋战略
两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