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年收入9100万,仅次于姚明与刘翔

郎朗:艺术即商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他,开奥迪车,穿杰尼亚服装,喝“金牌牛奶”特仑苏;他,兜里揣着招行信用卡,签名用万宝龙,闪亮的劳力士也赫然在腕;他,享有海康人寿价值3000万美元的人寿保险……

    他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商界大亨,他是郎朗。

    令人艳羡的是,郎朗不仅不需要为上述行头付出开支,而且会从中获得以千万元计的代言收入。

    毫无疑问,郎朗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吸金王”。《福布斯》“2009中国名人榜”说他年收入达9100万元,仅次于姚明和刘翔。在他身上,古典艺术与现代商业结合成一个完美的音符。那些赞助他、出高价请他代言的人往往为他的艺术和气质所倾倒;而那些责备他“沉迷商业、不务正业”的人也不能否认,就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每年上亿元的收入,甚至比一些中型企业效益还好得多。

    忙人郎朗

    2009年岁末,记者在首都机场附近的临空皇冠假日酒店见到郎朗。他前来参加蒙牛特仑苏品牌大使签约仪式。在这之前,郎朗刚刚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为获奖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弹奏了肖邦的《离别》与李斯特的《爱之梦》。而在这之后,他又将赶往柏林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连演三场。

    郎朗太忙了。

    每年超过150场的钢琴演奏会,大大高于通常艺术家的60场至80场,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场演出,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如果再加上出席其它活动,再算上每天必须保证的两小时练琴时间,毫无疑问,郎朗很多时候分身乏术。以至于,有些在国内的活动,就需要父亲朗国任代表他前往参加。

    不过,忙碌的生活似乎并没有给郎朗带来什么困扰,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郎朗神采奕奕。一路走来,他真诚凝视每一个与他目光交汇的人,为每一位试图为他拍照的摄影师摆pose。

    被问及在忙碌生活中的保养秘诀,郎朗说:“我两年前回国巡演,在练琴时,我的琴谱上放着一盒特仑苏,我喝了一口,口感巨好。我特别爱喝牛奶,特仑苏味道特别鲜美,而且喝完特有力量,然后我就接着练琴。”

    如此卖力地为代言品牌宣传,引来台下一阵笑声。令人不禁遐想,郎朗之所以获得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亲睐,除了精湛的琴技、超高的人气,代言人的职业精神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想复制郎朗,只会头破血流”

    与其所代言的一系列高端品牌一样,郎朗本身也是个历经多年、花费了众人心血打造出的优质品牌。

    记者面前的郎朗,并不比我们身边的“80后”显得成熟,可是28岁的他早在10年前就已享誉全球。

    如今,关于郎朗的成名史,关于他如何在14岁就获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大奖,如何在17岁因为一场替代演出而轰动全球,已经无须赘言;而至于他获得了多少国际顶级荣誉,也一时无法列全。然而在查阅关于郎朗的一系列资料时,还是有一些片段令记者深有感触,比如,郎朗并非一开始就是今天的郎朗。

    9岁时,郎朗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而他的父亲——有“当代孟母”之称的朗国任辞掉了工作随同进京,只为了“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儿子”。

    然而,6个月后,郎朗被开除了。这件事几乎毁掉他的钢琴梦。而他的严父,甚至要他以跳楼来弥补自己的失败。在郎朗印象中,父亲朗国任一向对他非常严苛。

    直至今日,郎朗在世界各地演出时,还是“上阵父子兵”,朗国任既是家长,又是助手。就连特仑苏品牌大使的签约仪式上,记者也看到郎爸、朗妈一起出席。

    郎朗只有一个,想成为郎朗的年轻人却有千万。有调查显示,中国正在学琴的少年儿童有3000多万,钢琴也是中国家长首选让孩子学习的乐器,其次才是古筝。或许,一飞冲天的郎朗无意中成了学习的榜样。

    “我不认为他成功的道路能复制。谁愿意复制郎朗,谁会跌得头破血流。”郎朗经纪人李宁曾对记者说,“他遭遇的不是你所能遭遇的,你全部加起来,也成不了他。郎朗是天才+勤奋+机遇的完美结合。”

    商业让艺术更完美

    爱他的人对他不吝赞美之词,说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受欢迎的钢琴家”,说他是“上帝一样的明星”;但也有人说他“过于商业化”,说他是“赚钱机器”。郎朗就是这样,同时消化着商业与艺术,在艺术中学习商业,在商业中展现艺术。

    今天,郎朗已经是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中国钢琴演奏家。他和世界上几乎所有一流乐团合作并长期签约,每年演出超过150场,每场演出费平均7万欧元。由企业邀请的商业演出出场费更是高达20多万欧元。此外,超高的上座率还使他获得了特殊待遇——与音乐会主办者按比例分成。

    他代言的奥迪、索尼、万宝龙、阿迪达斯、招商银行等十几个品牌,据称每个广告代言费至少500万元人民币。

    他还出个人专辑,出自传……

    郎朗认为,很多时候有赞助商当然是好事,会推动音乐的进步和发展。对那些指责他“过度商业”的人,郎朗说他们不懂古典音乐,说他们不明白艺术本身就是商品。“全世界有几个古典音乐阵地是靠票房和政府支持能够解决问题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如果没有赞助,一场也演不了。”郎朗说。

    那么,忙人郎朗有没有和公益的接触?答案是:郎朗一年有25场独奏会是义务为由他担任亲善大使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此外,他演出收入的一部分还要捐给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用于培养未来的音乐天才。

    “郎爸”语录:

    “我赞成他认识女孩子,有一次和他开玩笑讨论了一下。找有权有势的吧,有下台的时候;找有钱的,郎朗的钱够花,吃穿不愁,而且我们是艺术家,注重精神上的享受;找皇家的还不错,我们和查尔斯王子的关系特好,可他没女儿……”

    “他得像世界大师一样,在卡内基音乐厅演,不是让他们给演出费,而是要和他们分百分之几十的票房!”

    “他现在弹琴的感觉就挺像我以前拉二胡。”

    “格莱美,那是电影界的奥斯卡奖……哦,是音乐界。获古典提名很难,拿了奖都不一定能在现场演奏,而郎朗是20多年来第一个获得古典提名并在颁奖礼上现场演奏的。”

傅莹的“时尚”外交
郎朗:艺术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