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上期回声

《 中国经济周刊 》(

    11月16日,本刊2009年第44期出版。其中《房贷7折优惠“年底终止”是谣言》、《捐赠物资为何不能“全程审计”?》、《把二氧化碳埋地下安全吗?》、《证券“保荐代表人”平均年薪150万》等多篇文章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站进行了重点转载。众多读者向本刊发来或在网上发布对相关报道的感受、体会和评论,特此选登。

    读者来信请发至:zgjjzk@vip.sina.com

    欢迎登录中国经济周刊网 http://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文章点击量TOP5:

    上海中小学生断奶

    洋山港会成“避税天堂”吗

    离开卓越的陈年:卖服装比卖书挣钱多了

    捐赠物资为何不能“全程审计”?

    2000亿保险资金涌入商业产地

    别让民众永远猜谜

    房贷利率对楼市的变化,远远微妙于打折促销对零售超市的影响。当大家都深谙这个道理的时候,利率政策不仅可以成为风向标,还可以成为广告式的营销手段。

    近期,我无数次听到“房产交易优惠政策即将到期”的消息。好在我暂无购房的刚性需求,不然,在如此惊心动魄的一次次明里暗里的提示下,指不定一冲动就携款去和开发商签了协议。正常的消费心理是买涨不买跌,对即将到期的房贷优惠政策,自然也是宁可信其有。正因如此,在迂回跌宕的房贷政策信息刺激下,大家都盘算着赶上政策优惠的末班车。

    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传言四起并不稀奇,也可以理解,但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传言当前,权威部门的清晰声音总是缺位,民众永远都要猜谜。

    我们不禁又要联想,银行或所谓权威专家不断解读各种信号,给市场强烈的从紧预期;地产商或中介私底下炒作这些被放大的信号,借此大玩促销把戏;有关部门对传言既不肯定,也不否认,上述各方之间,是否达成了默契?其目的就是刺激销量,抬高房价?

    有人说,中国楼市之乱,不仅乱在价格,更乱在某些政策与监管。房贷政策反应上的迟滞,是一种惯性,而不是个案——正是这种惯性的支撑下,楼市才充满信息寻租的诡异气味。                                            

    宋桂芳

    “慈善浪费”是对爱心的“过度消费”

    我们知道,一个缺乏对弱者关爱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一个缺乏善爱之心的社会成员,也不会真正无偿地向慈善机构捐献。而慈善理念的基石是最基本的同情心。但是,捐赠物资出现浪费,不仅可能造成对公众慈善情怀的戕害,甚至让爱心“夭折”。这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严肃问题。

    不容否认,现在中国的公众慈善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是公众慈善之心有可能被过度开发,另一方面,公众的慈善之心还有可能被利用。

    事实上,慈善的真正力量和主体不是富翁,不是公司,相反是普通公众。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所有慈善捐款中,约有85%的捐款来自普通百姓。这当中又以收入较低的人群为主。这是因为低收入的人更接近社会底层,更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需求。因此,对我们来说,何以消解捐赠物资出现浪费背后的慈善之心“过度消费”就是一种必需,否则,将陷入慈善事业的尴尬境地——不但不能激发公众的慈善之心,相反可能让公众的慈善热情慢慢冰冷。                       

    朱四倍

上期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