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告栏
古润金,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5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皇室拿督、太平绅士、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署理会长、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
我的专栏
http://ceoblog.ceweekly.cn/
E-mail:zgjjzk2@sina.com
1994年,我来到中国创业,那个时候不是很有钱,但是拿出来做公益、做慈善的钱并不少,所以我捐钱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种看法,说古润金是不是在做秀?回顾起来,这个“秀”我已经“做”了15年了,所以现在大家也开始说我是真的做慈善、做公益了。
但是,很多专家学者又会“批评”我们,说我们做慈善的“效果”不好。你看外企做慈善,都是做一条线的,比如专门做防治乳癌的活动,把资源集中到一起做出亮点,非常“理性”、“有效”。但是很多华人华侨创办的企业在做公益的时候,和外企不太一样。因为有太多的中国情结,我们经常会很“感性”,一听到令那些大男人都会流泪的事情,怎么能不出一份力呢?!所以,我们参与了很多项目,不是做一条线,而是做一个面。
不少搞企业社会责任的顾问专家给我们支招,提醒我们现在做慈善、做公益太没有重点,比较散,很难搞出亮点,宣传效果不好。专家说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钱都集中去搞希望工程,可能已经非常亮眼了,因为可能会建1000所希望小学了。
的确,他们说得不无道理。也许“理性”、“有效”的慈善方式的确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美誉度。但是我始终认为,就慈善本身来说,并不应该是理性的。记得1998年的时候,那年几乎是整个直销行业的末日,因为直销传销一刀切,整个行业前路茫茫,我们也是一样,根本不知道还能不能够做下去。但是,就在那一年,中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水灾,我们尽管前途迷茫但也投入了530多万救灾,而当时中国直销行业的老大只不过投入了100万,这样的举动确实很难用理性去分析。
当时,我们用500多万现金购买了灾区急需的物资,从冰箱厂租了卡车自己运往灾区。有关领导希望能帮我们搞一个发车仪式,但是需要一个星期来准备。我拒绝了他的好意,灾区正在水深火热,难道还能想什么宣传效果?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这和我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父辈们都不富有,打拼奋斗得很辛苦,而我也是靠助学金、奖学金完成学业的。后来,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可以回到中国开始第二次创业,并且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马来西亚,小学、初中、中学、大学,都是没有政府资助的,完全是靠群众,尤其是华人捐助的。有时候学校为了酬钱,会安排剪彩活动,出1000马币以上就可以去剪彩,所以现场不是10个、8个人去剪彩,而是几百个人去剪彩,这样100万、200万马币(相当于四五百万元人民币)就有了,就能够使穷孩子免费读书。那样的场面往往令人难以忘怀。受到那样的感染,我总是觉得慈善不是理性,而是一种义务,一种精神。
(本刊记者孙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