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科技进步与低碳经济

国务院参事 冯之浚 《 中国经济周刊 》(

    冯之浚,曾任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第七至十届全国人大常委。长期从事软科学研究、战略研究、区域经济与循环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推进科技进步、实现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低谷之后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催生新技术和新产业,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进入新的繁荣。当前,我们在集中力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也要洞察到这次危机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这次危机对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的需求。目前,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正处在替代化石能源的前期,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兴未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些领域的技术将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新的动力。

    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最佳体现与首选途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可以看成是人类的新的工业革命。在人类活动中,为了获取能源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灾难性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如以20世纪整整100年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那么在这100年当中,人类共消耗煤炭2650亿吨,消耗石油1420亿吨,消耗钢铁380亿吨,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CO2浓度在20世纪初不到300ppm上升到目前接近400ppm的水平,并且威胁全球的生态平衡。有预测指出,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3-4倍,而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由此,以低碳经济模式为基本内涵的新的工业革命就提到了日程之上。

    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如果我们不推行低碳经济,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我国的资源、生态、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安全都将会受到影响。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还是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

    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发展的历史还告诉世人,谁占有能源资源,谁就占据能源发展的天时、地利。因此,在我国依靠科技创新,解经济危机之困的背景下,能源所发挥的作用将会十分突出。进入新千年后,大多数国家的有关专家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未来能源发展方向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科技将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将创造未来能源”。

    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行低碳经济,前提是实现环境生态观念上的创新,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任何一种经济都需要四种资源来维持其运转,即以劳动、智力、文化和组织形式出现的人力资源;由现金、投资和货币手段构成的金融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制造业在内的加工资源;由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构成的自然资源。循环经济范式将自然资源列为最重要的资本形式,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首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既要重视其维生价值、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等,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三件事:一是要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二是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产业工艺与流程,三是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将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从科技角度讲,我们在重新认识自然资源价值的基础上,要重视资源生产率革命,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领域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只有将资源生产率置于技术发展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才有可能减少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技术:

    1   替代技术

    替代技术就是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

    2   减量化技术

    减量化技术指旨在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

    3   再利用技术

    再利用技术就是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

    4   资源化技术

    资源化技术就是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

    5   系统化技术

    系统技术指主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糊合、实现物质、边量、资金、技术的优化使用的技术,如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

    6   能源利用技术

    可分为常规能源利用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氢能、风能利用新技术等,常规能源利用技术即开发节能新技术。

    7   水资源利用技术

    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利用就是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之中加以综合考虑。

    8   绿色再制造技术

    再制造通过对报废产品进行修复、改装、改进或改型,以及回收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使其保持、恢复可用状态或加以重新利用。

    9   节能建筑技术

    控制建筑物的体型系数节能设计技术,采用各种高效保温的节能技术,加强冷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设置“温度阻尼区”技术等。

    10  生物炼制技术

    即用生物质来生产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材料。生物质制氢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方法制取氢气,另一类是利用生物转化途径转换制氢,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

    11   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技术中最理想的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即原料分子中的每一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物和副产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12   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

    13   生态农业技术

    生态农业技术,指的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学和农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由生产实践经验发展的有关生态农业的各种方法与技能。

    14   绿色消费技术

    绿色消费技术主要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中,对公众性资源进行综合循环利用的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置及再利用,尽可能不造成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

    15   生态恢复技术

    生态恢复技术就是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借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的技术。

    16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面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模式构建,可分为三个层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17   评价技术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是对区域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消费四大体系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的依据和标准。

    18  管理技术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创新。面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管理创新包括:战略规划设计与优化;政府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

    我国还应重点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以期在低碳经济上占领技术制高点。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碳捕获与埋存技术等。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已普遍意识到金融危机将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很可能是生物技术、新能源开发等为主导。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些领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财政科技拨款中,有多达50%以上投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最近奥巴马政府开启了联邦政府科技预算支持干细胞研究的闸门,这也说明美国的生物经济航船已经启锚。在新能源领域,由八国集团提出的到2050年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减少一半的目标,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以及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利用,从而使人类真正摆脱对目前一次性化石能源的过渡依赖。欧盟已明确提出加快转向低碳经济,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技术,总投入72亿欧元。可以相信,低碳经济、生物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很有可能会改变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能否抓住这次历史变革的机遇,将对我国的未来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面临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摆脱危机过程中的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技术性、知识性投资,推动我国早日走上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并通过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的产业发展,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新技术推动新经济,新经济依靠新技术。

科技进步与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