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听”,一个中国亟待开发的市场

胡晓宇 《 中国经济周刊 》(

    对大多数人来说,无声世界是难以想象的:没有音乐、没有鸟语呢喃、也没有家人爱语……

    我们身边不少听障人群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维护正常听觉、甚至拥有更高级的听觉享受有了更迫切的要求。然而,由于社会老龄化、噪声污染、遗传和中耳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听力减退的患病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看到,听力损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这与老年人的听力减弱相比更值得重视。

    就好像一个近视的人需要佩戴眼镜一样,患有听力障碍的人佩戴一副合适的助听器也是必须的。老年人耳聋,甚至年轻人听力下降导致耳聋,都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恢复绝大部分的听力,而一个好的助听器将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让他重新回到社会中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表演的千手观音节目感动了全球无数人,节目中的主要演员也都使用了助听器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表演工作。

    在西方,使用助听器非常普遍,而且人们对听力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用助听器是为了聆听到小鸟轻弱的吱喳声,而著名演员卡尔·麦尔登使用助听器是为了能够重新听到波涛声。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听障人士平均人数占总人口数的10%,其中佩戴助听器的人数占失聪人数的25%;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即使按照国际听力学惯例最低比例5%计算,中国患有听力障碍、需要佩戴助听器的人群也有6500万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疗体系不同所致。以英国为例不管是几百英镑还是几万英镑的助听器,都是政府买单;在美国,则是消费者与政府按比例共同出资;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助听器一般由医疗保险机构采购后交给患者。而中国尚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导致绝大部分为助听器买单的都是收入一般的普通消费者。与中国显著不同的是,国外消费者对助听器需求列前3位的是助听器的服务、助听器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性,最后才是助听器的价格。

    另一方面,是目前中国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中国助听器市场供求不平衡。目前,美国现有经专业训练及认证的听力学家与验配师约12000人;而在人口总数相对多数的中国,现在全国只有少数专业院校拥有完备的听力学教育,如浙江中医药大学。根据初步估算,中国目前仅拥有约700多名听力学专业大学毕业生。中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助听器验配从业人员的教育及认证系统,相对发达国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近日看到新闻,“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9月初已经落户江苏省,将在中国执行世界范围内的听力保健项目,并将重点关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健康问题。这无疑是个令人欣喜的消息。

    胡晓宇,斯达克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助听器人工耳蜗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的专栏

    http://ceoblog.ceweekly.cn/

    E-mail:zgjjzk2@sina.com

“听”,一个中国亟待开发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