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寻找越南的红“花儿”

吴双 《 中国经济周刊 》(

    当我们从北京出发去越南,飞机飞到河内上空的时候,随着飞机的下降,地面的景色也越来越清晰。我看到一簇簇红色的花铺在绿色的大地上,这红花由许许多多细小的花瓣儿组成,而蜿蜒纵横的河流仿佛是花丛中掩映着的树枝,这幅壮观的大自然图景在阳光下是那么艳丽、迷人……当时,我心里想,这红色的“花儿”到底是什么呢?

    此行,我受国家汉办的委托作为专家组成员赴越南河内培训越南各大学汉语教师。除此之外,我有一个长久以来执着的愿望——就是去寻找我的越南学生阮氏云屏。

    11年前,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不久,我去给二年级一个写作班上课。一个身材高挑、黧黑的圆脸上透着粉色、爱笑爱说的越南女孩子跑到讲台上来认真地对我说:“老师,刚才您还没到的时候,您爱人来这里找您!”我马上吃惊地问:“真的?不会吧!”她哈哈大笑起来说:“老师,今天是愚人节!”我上当了!我又好气又好笑。这个学生就是阮氏云屏。

    不久后,阮氏云屏不幸患了乳腺癌回越南治疗,从那以后我就没再见过她。但是她给我写了信,“每天见到不少人还是那么辛苦,我也觉得心疼。我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学习、生活(的女孩儿),但我一定努力学习,让我老家的亲戚、朋友自豪、高兴。”

    她不仅有着开朗、泼辣的性格,还有着一颗对苦难深重的农民的真挚深沉的同情心。我不由得更加喜欢这个姑娘了,同时也更加为她的病感到难过。

    10年来,我一直在猜想……尽管我曾向几位来中国的越南留学生打听过她的消息,但是没人知道。我多么希望她活着,而且结了婚,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次在越南的培训班课程开始了,一次课间休息时,我几乎完全不抱希望地问越南各大学来的汉语教师们:“有谁听说过阮氏云屏这个名字吗?”我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想不到,有一位30多岁的女老师说:“喔,我认识!不过她已经不在了呀!她去世已经10年了!当时我是和她同到北京留学的……”

    悲伤袭来,其实,这既是我预想到的,也是终于令我明白了的结果。

    那个时代到中国的越南留学生大多都已成为今天越南汉语教学的骨干。在我们开设的培训班上,他们又坐回到了课桌旁,我仿佛在重温以前的教学情景。要是阮氏云屏还在,她也会坐在这里吗?当然,会的!她一定会专注地看着我、微笑着听我讲课。那么,她会不会如同许多同龄的越南汉语教师一样对汉语教学充满了理想、热诚和探索精神,但也正为工作频率高、报酬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精神和知识而发愁呢?可能也会的……

    据我了解,目前越南主流高校80%汉语教师都是在华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上岗任教的中青年教师,而越南高校汉语教师整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名列前茅的。历届世界大、中学生“汉语桥”比赛中越南选手的好成绩就印证了这一点。这与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渊源的影响不无关系。汉语教学在越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在秦汉时便传入了越南,到了唐朝,汉语的影响更加扩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越南一直使用汉字,汉语对越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这也正是越南的汉语教师在世界汉语教学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的根本原因。

    阮氏云屏灿烂阳光的笑容时常幻化着、叠现在讲台下的课桌间,仿佛变成了一股力量,使我更加投入爱心地去讲课、去完成这次培训工作。

    她的笑容又令我想起我在飞机上看到的大片大片的红色“花儿”。直到有一天,我坐汽车跨越长长的红河大桥,看见滚滚红河蜿蜒流淌,把那众多有着红墙和红顶的房子圈在浩荡宽阔的怀抱之中,我这才恍然大悟——那些红“花儿”,原来就是河内的房子——它们所用的墙和砖都是用红河边上的红土做成的呀。

    而红河的儿女们——“阮氏云屏”们——越南的汉语教师和学习者们,也如同那众多的红“花儿”,一簇簇地盛开着,他们满怀着对汉语的挚爱,学汉语、教汉语,在这块古老而新鲜的热土上传播着汉语之花的种子,为汉语在越南的推广教学,为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共同发展做出了切实的贡献。他们正是这块土地上最美丽的花儿!

寻找越南的红“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