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读者来信

《 中国经济周刊 》(

    5月11日,本刊2009年第18期——《生者——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出版,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站进行了重点转载。众多读者向本刊发来或在网上发布对相关报道的感受、体会和评论,特在此选登。

    读者来信请发至:zgjjzk@vip.sina.com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就本刊文章做重要批示

    4月27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就本刊《河南信阳土地流转调查:“资本下乡”三人行》一文做出重要批示:缺乏资本投入,恰恰是造成“三农”困境的根本原因,而如今“资本下乡”的出现,也露出了解决“三农”困境的一丝曙光。请省委农办、信阳市委、市政府要加强指导,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中共信阳市委对批示精神迅速及时地进行了传达,安排《信阳日报》对《河南信阳土地流转调查:“资本下乡”三人行》一文进行了全文转载,并专门召开会议对批示精神进行落实。

    目前,信阳市已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此外,中共信阳市委还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发来感谢信,感谢信中说,《河南信阳土地流转调查:“资本下乡”三人行》一文刊发后,迅速被全国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希望对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继续给予关注支持!

    用微笑去怀念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时过境迁,我们不该再过度渲染悲伤,我们该学会用微笑去怀念。

    去年那个黑色的5月12日之后,灾区孩子们的微笑从未消逝。天真的孩子们,还不懂得灾难和悲伤,仍然能够笑靥如花,散发出烂漫气息。孩子们的笑脸,如一朵朵鲜花盛开,为灾区的浓黑底色上,涂抹上许多鲜艳色彩,令人难以忘怀。那些发自内心的微笑,没有任何的伪饰与雕琢,令人于泪水中不禁莞尔。

    重温去年的新闻图片,我们就会发现,在浓浓的哀思之下,地震灾区的微笑,原本是无处不在的。特别是,当父母、医生、战士等等众人,面对一个小孩子之时,常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表现出一种可贵的乐观精神。所以,我们也会微微震惊,尽管地震夺走数万生命,但生命仍然顽强如斯,继续以微笑抗争灾难。

    震后一周年,又是一个怀念的日子。这期间,已经历了一些传统节日,包括清明节。无论灾区人,还是外界,对于死难者的哀悼与怀念,都在不断地进行中。但,日子总是要继续,我们不能沉湎于过去,而应该向前看、向前进,雄起,挺进!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地震灾区举行首场重组家庭的集体婚礼,20对新人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绽露出憧憬幸福明天的笑容。那一刻,我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为灾区的人们感到自豪。我知道,生命之花,绝不会轻易凋零,灾区人必将走出阴影,重新步入新的生活,迎接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浙江  江德华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