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科学发展是胜利之本信心之源

——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谈经济“逆势而上”的发展之道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弘彬/湖北黄冈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黄冈是片红色的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这里曾走出4支工农红军,诞生了230位将军。近年来,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巨大而深刻。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比2007年增长15%,高于湖北全省平均增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30.6%,高于湖北全省平均的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先突破1000家,达到100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0家,县域经济取得快速发展。 

    2009年初春,恰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黄冈,对中共黄冈市委刘善桥书记进行专访,并赴团风、蕲春、武穴三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采访。 

    在今年1月召开的湖北省“两会”期间,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对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际,黄冈市市域经济却能借势而发、乘势而为、逆势而上,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辖10个县区,其中有一个国家贫困县,五个省级贫困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工业发展曾严重滞后。 

    面对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刘善桥书记针对黄冈发展的实际,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危,便是“弯道超越”之机;市场疲软之危,便是重新洗牌之机;经济下行之危,便是万商西进、产业转移、抢商落户之机;粗放发展之危,便是科学发展之机;民工返乡之危,便是全民创业之机。 

    如何抓住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促进中部广大农村地区加快科学发展,刘善桥书记认为,要把科学发展作为突破困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最有力思想武器和最有效行动指南。中部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正视几个困扰发展的现实问题:即中部地区既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的问题,又存在着人均指标不高的问题;既有发展不好的问题,又有发展不快的问题;既有市区不强的问题,又有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既有发展不够的问题,又有发展不当的问题;既要克服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要解决发展瓶颈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刘善桥书记提出,要处理好“六个关系”:要处理好“紧”与“活”的关系,切忌一紧就死,一活就乱;要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只有“好车”才能“快跑”,只快不好,快长不了;要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战胜挑战就是最大机遇;要处理好“外需”与“内需”的关系,“内涵”决定“外延”;要处理好“可持续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在“可持续性”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持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具体到黄冈市,刘善桥书记认为,黄冈在科学发展中,就是要抓住“五大”优势,即“大堤”(20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大桥”(鄂黄长江大桥)、“大电”(大别山电厂、白莲河电站、50万环网改造)、“大路”(境内5条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60公里,全省第一)、“大城市圈”(武汉城市圈)优势叠加的发展机遇,以实现“市区突破、沿江突破、园区突破、沿路突破、沿山突破”为目标,跃上历史的新起点,进入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黄冈市委提出干部思想要解放在发展上,群众思想要解放在致富上,各个部门思想要解放在服务上,企业思想要解放在发展壮大上。做到不为成绩所累,不畏困难所惧,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思想解放解决思路问题,真抓实干解决出路问题。黄冈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目标和关键举措要记住不忘、抓住不放、盯住不让、全力落实。做到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放手,干不成不松手。形成一个决策中心,多套班子落实,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据此科学的发展理念,黄冈市不走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不走“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旧路”,不走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弯路”,走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路。黄冈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目前初步形成了29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008年重点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86亿元。由于新上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国家扩大内需首批1000亿元投资中,黄冈已争取项目资金5.2亿元,居湖北省市州首位。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县域经济已是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所在。黄冈市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性方向,大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县域品牌名片,目前罗田县已建成全国板栗第一县,英山县是全国名茶基地县,蕲春县是全国著名的药市和中药材之乡,红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县,团风县是中国中部钢结构基地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黄冈县域经济,正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地上蓬勃兴起。 

    

    团风:打造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 

    团风县是1996年5月黄冈撤地建市时设立的新县,设县前几乎没有工业,过去的团风县集“贫困县”、“山区县”、“老区县”于一体,是湖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重点老区县。 

    从2005年开始,团风县把建设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作为产业提升的突破性方向。中共团风县委书记孙璜清介绍说,产业集群是发展工业的有效途径,团风县毗邻武汉,水路、公路交通便利,湖北有武钢、有冶钢,钢铁资源丰富,钢结构产业是一个节能、环保的产业,是湖北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它能充分利用团风县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机遇。 

    从2006年1月团风县引进首家钢构企业“潮流钢构”,到2008年底,团风县共有钢结构产业及相关配套企业(项目)24个,其中已投产加工企业5家,已建成投产的配套企业有4家。这些企业2008年已完成产值6.79亿元,上交税收286.4万元,从业人员1577人。目前,在建钢构项目7个,已签约准备开工的钢构及配套项目有8个。全部项目投产后,全县钢结构产业集群可年产各类钢结构制品100万吨,年可创产值100亿元,安置就业1万人。现在,武船、武钢等国有大型企业也准备在团风县建设大型钢材交易市场和大型钢构生产基地。2007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团风县为“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称号。 

    团风县域经济发展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在黄冈市2008年年度考核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团风县有7项指标增幅位列第一。 

    

    中共团风县委书记孙璜清:“产业集群是发展工业的有效途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蕲春:变文化“软实力”为“真金白银” 

    蕲春县因李时珍及其著述的《本草纲目》而闻名,是著名的中药材之乡。但由于受困于山区、丘陵,蕲春过去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 

    蕲春要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关键。中共蕲春县委书记熊长江表示,蕲春县以建设“经济强县、医药名县、文化大县”,打造“中国健康之乡”为发展目标,做大做强“李时珍”这一历史文化品牌,把文化“软实力”变为“真金白银”。 

    以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依托,蕲春重点打造了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和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其中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总投资约40亿元,由七大板块组成,现已初步建成华中影视文化基地、乡村俱乐部、水上运动中心、南天河漂流等一系列生态旅游景观。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是经湖北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湖北省唯一医药专业园区。目前,投资达20亿元的湖北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已正式落户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 

    通过加快科学发展,蕲春打造了“全国食品安全创建示范县”等“七个品牌”,实现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等“八个翻番”。“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的充分肯定,其经验在全国推广。 

    

    中共蕲春县委书记熊长江:“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在于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科学发展。” 

    

    武穴:依托“黄金水道”发展临港经济 

    武穴市是黄冈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地区。自2005年以来,武穴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长93.8%。经济综合实力夺得黄冈市的“三连冠”,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并有四个镇位列黄冈市“20强乡镇”行列。 

    中共武穴市委书记张社教告诉记者,在发展路径上,武穴市坚持走“资源+科技”的工业化道路,走“龙头+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创新机制谋求加快发展。 

    武穴市有长江岸线 55公里,是武汉至安庆之间长江江北惟一深水良港。利用沿江优势,武穴将船舶制造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目前,武穴船舶制造产业产值超过2亿。海铭星造船是武穴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同时也是黄冈市乃至整个鄂东地区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企业发展态势很好,一个5千多平方米的制造车间正在建设即将投入使用。此外,武穴市还引进了武昌造船、建达造船、华厦造船等一批船舶制造企业,船舶制造产业实力迅猛扩张。 

    武穴市委市政府还通过“改制转民”推动祥云化工集团快速发展。该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上交税收2887万元,成为黄冈市经济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现在,沿江经济带经济规模已占到武穴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 

    武穴市重点企业大多是本土生长的“草根企业”,广济药业就是其中的典型。该企业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由40年前一家作坊式小企业发展成为今天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黄冈市首家上市公司和税收过亿元企业。 

    

    中共武穴市委书记张社教:“县域经济引领发展,要抢占发展高地,抢占先机,勇于‘赶潮’。” 

科学发展是胜利之本信心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