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读者来信

《 中国经济周刊 》(

    2月9日,本刊2009年第5期出版。其中《北京是否也可“购房落户”》、《王君“回家”》、《胡茂元首度回应“双龙危机”》、《“快餐狂人”乔赢再现江湖》等多篇文章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站进行了重点转载。众多读者向本刊发来或在网上发布对相关报道的感受、体会和评论,特在此选登。 

    读者来信请发至:zgjjzk@vip.sina.com 

    

    本刊2009年第5期中国经济论坛栏目文章《北京是否也可“购房落户”》刊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焦点房地产网等网站专门为此设立了网络调查。众多网友参与了调查,网络上对该文章的评论多达三万余条。 

    

    乡村公路存在三大问题 

    春节期间,笔者回乡探亲。沿途四通八达的乡村水泥公路上,不时驶过一辆辆新颖别致的小汽车、摩托车……农村交通的巨变,给笔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但许多农民朋友和基层干部也纷纷反映,乡村公路在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路幅偏窄。近年来,在“村村通”、“组组通”过程中,一些乡镇为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只规划建设了一辆车通行的单车道,两车相向则难以通行。在部分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路段,由于没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车混行、交通堵塞的现象比较严重,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二是标志牌缺失。大部分乡村公路上难以看到减速、慢行、里程或指向等标牌。不熟悉路况的外来车辆常有迷路、走错路、走弯路等现象,行车极为不便。三是缺乏必要的养护。许多乡村公路建成通车后养护职责不明,一直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每逢农村夏秋收获季节,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杂物的现象比比皆是,行车安全隐患严重。有的路段由于缺乏路肩保护,路基被雨水冲刷后而掏空,水泥路面成了无路基的空壳,破损现象十分严重。 

    想致富、先修路。乡村公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述问题,在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广大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宜及早得到解决。 

    湖北 吴建华 周宜文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