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青岛港总裁常德传:

“节能减排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青岛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8月22日,由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组成的中央调研组到青岛港调研,考察青岛港的节能减排工作,认为“青岛港作为我国首批经过环境保护部考核认定的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确实做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其发展是可持续的,是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榜样。” 

    其实,类似这样的调研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4月25日、12月14日,中央政策研究室两次到青岛港调研后在中南海召开青岛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认为“青岛港成功地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青岛港模式”,“青岛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榜样”。 

    “青岛港由一个业绩平平的港口变成了2007年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的大港,就在于牢牢把握了制度、管理、技术三大要素,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既注重提升理念、运行机制,又注重科技进步、实际操作,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节能减排。”在9月19日召开的“中国大型企业——青岛港节能减排经验高层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白津夫教授如此评述。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在评价青岛港的节能减排工作时表示,中央将2008年确定为节能减排攻坚年,现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青岛港是节能减排的排头兵,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树立了标杆性的作用。 

    总裁担任节能减排第一人 

    8月28日,交通运输部在青岛港举行了“交通运输行业第二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暨学良节油工作法座谈会”。早在去年交通运输部推出的首批20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中,青岛港的“学良节油法”和“油改电”项目就位列其中。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具有116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过去青岛港只有一个老港区,原有泊位基本上都是1万吨级以下的小型泊位,历经百年沧桑,码头已严重老化,装卸工艺落后,煤炭、矿石装卸污染较重。港口不在高耗能产业之列,却是耗能大户。青岛港年耗电达2亿多千瓦时,耗煤6580多吨,耗油37000多吨,耗水250多万吨。 

    “7年前我们就提出了降低能耗的要求。”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我们逐渐认识到,节能减排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常德传的号召推动下,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改造措施陆续出台。首当其冲的,创新港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机制,成为常德传推进青岛港节能减排的突破口和重要方面。 

    为了实施能源消耗目标管理,青岛港构建了“集团重视、公司领导、队为核心、班为基础、车为单元”的五级节能减排管理格局。 

    “五级节能减排管理格局改变了过去节能减排是单一部门主管、少数人忙碌的局面,现在是各层次、各部门齐抓共管,人人身上有指标、有责任。”常德传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节能减排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我们推进节能减排是给自己干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青岛港有一本厚达1194页共6488项内容的考核指标书,其中节能减排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它考核有机地融为一体。常德传是节能减排的第一责任人。 

    近7年来,青岛港共节电8218万千瓦时,相当于1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总量,节油14246吨,相当于3000辆公交车5个月的用油总量。 

    用职工名字命名节能减排“金点子” 

    到过青岛港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在作业区还是在办公区,只要随意跟一名青岛港员工聊天,他们几乎都能讲出一连串以人名命名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法,比如“学良节油法”、“王啸飞燕桥吊操作法”、“张伟停、控、改节油法”、“唐卫三保一顺节能法”等。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青岛港的节能减排是以全体职工为基础,它首先征集了10000多条建议,再发动职工投入到节能减排的发明创造中去,其中“学良节油法”等一大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节能减排技术成为青岛港节能减排工作的一大亮点。 

    “学良节油工作法”是青岛港以旗下轮驳公司“亚洲二号”轮船长周学良名字命名的“节能减排”员工品牌,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驾驶,实现降低油耗、节能减排。它是周学良船长在20多年的拖轮船舶生涯中,总结提炼而成的行之有效的“十种”拖轮操纵节油法。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尤其是号召人人奉献‘金点子’、改变生产作业老习惯成效显著”。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比如,轮驳公司职工提出的拖轮靠岸后停机接插岸电,改变过去船舶自发电的供电方式,避免了船舶燃油发电所产生的油耗和废气排放;再比如,以往生产机械加油都是到固定加油点加油,来回途中白白耗油,采用职工提出的加油车流动加油方式后,仅前港公司每年就节省非生产耗油4.2万升以上;物流公司采用职工提出的司机现场交接班的建议后,既保证了生产连续性,又降低了燃油消耗,年节省燃油8000升以上。 

    节能减排成效归功于技术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白津夫曾多次到青岛港调研,在他看来,节能减排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应当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强化以技术创新带动节能减排。在这方面,青岛港做出了表率。 

    “十五”以来,青岛港年吞吐量增长了两倍多,综合能源单耗却下降了28.34%,年均降低4.4%。去年,青岛港实现吞吐量2.65亿吨,居世界大港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达946万标准箱,居世界集装箱大港第十位。今年1-8月份,青岛港吞吐量已突破2亿吨,达到20022万吨,同比增长13.9%,综合能源单耗同比下降4.2%。与此同时,青岛港港口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空中不见黑烟尘,地上不见沙尘土,水中不见漂浮物,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青岛港的技术创新。 

    “过去两天接卸一条大矿船都有困难,现在实施了‘解放’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一天能接卸两条大矿船,一个码头干出了四个码头的活儿,极大地节省了资源能源;实施的小港池码头流程化技改工程,一年减少矿石搬倒720万吨,节约开支1245.6万元,节油79.2万升,减少CO2排放2074吨。”常德传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被推为全国交通行业首批20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的青岛港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项目,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将柴油动力改造为电力驱动后,单箱能耗下降40%以上,单箱成本节省7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十几个港口得到应用,年节油约2000万升。 

    “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在青岛港主要体现在以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增效。青岛港取得的节能减排的经验,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成果。这项成果的主线是以创新来推动节能减排。耗油大户实施‘油改电’,这是有革命性意义的重大创新。”白津夫教授说。

“节能减排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三元并购三鹿”:“蛇吞象”面临众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