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河南启动新能源战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洪生/河南报道
     ( 2008-06-09 第21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当今,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日益紧缺困扰着世界各国;而生物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高效、安全的特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几年来,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一直积极探索、开发以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之路,试图破解日渐凸显的“能源危机”。

   黄连木上生“柴油”

   “黄连木籽榨出的油能当柴油?如果这些黄连木籽真能榨出柴油,那我们村里不是发财了吗?”河南省渑池县坡头乡农民李石头说,“我得好好算算这笔账。”

   黄连木又名楷树、黄楝树,为漆树科黄连木属。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均有分布。除榨油外,种子也可食用,冬天人们把种子炒一下,可当作瓜子来消磨时间。另外,春天嫩芽也是上好的蔬菜,可与香椿芽媲美。

   河南省是黄连木主要分布区,目前主要生长在豫北和豫西地区,如林州、焦作、鹤壁、三门峡等地。上世纪90年代之前,当地缺油吃的老百姓就把黄连木籽收集起来,用当地的土方法榨成食用油,但这种油带有一股强烈的药味,当地老百姓就把它叫做“药油”。

   事实上,用黄连木籽生产柴油并不奇怪,柴油机最早被发明时,使用的动力燃料就是植物油。由于目前全球性的矿物质能源日渐枯竭,人们不得不将希望重新寄托在生物能源上。

   2007年5月1日,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B100(100%的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物柴油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虽然只是推荐使用而非强制,但作为生物柴油产业正规化的第一个标准,意味着这种替代能源将在官方认可下正式登场。

   据渑池县林业局营林股办公室主任介绍,渑池县非常看好黄连木的前景,县里已制定《渑池县林业生态县建设规划》,将重点支持以植物为原料的生物能源项目——黄连木种子(果实)提炼生物柴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在坡头、南村等北部山区建立若干个规模达5.6万亩以上(总计划为17.6万亩)的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

   一般情况下,黄连木籽出油率达30%,一亩地产籽300公斤,可生产柴油100公斤,整个渑池县每年将产出1.76万吨柴油。目前,河南省尚有1000万亩荒山、荒地、荒滩、废弃地等土地资源,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有很大优势。

   河南省林科院湿地与野生动植物研究所的卢绍辉所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根据国家规划和河南省实际,到2018年河南省将建设500万亩生态能源林,其中黄连木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按照每亩产籽300公斤来算,等到河南省300万亩黄林木长成后,每年能生产出30万吨柴油。按照每吨柴油6000元计算,每年可以创造出18亿元的价值。

   “生物柴油是以生物质能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高效、安全的特点,其生产单位能量的生物柴油所消耗的能量仅为石油柴油的1/4,生物降解率却可达98%,降解速率是石油柴油的2倍,可以大大减轻意外泄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位在环保部门工作多年的人员介绍。

   专家认为,开发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控制大气污染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比如,文冠果需要3年,黄连木5到7年才挂果,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发展的瓶颈就是缺原料,省里的飞播能源林毕竟是‘远水’,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用地沟油等发展生物柴油,资源非常有限。”河南省林业厅有关人士说。

   秸秆发电“亦喜亦忧”

   5月15日,河南省新密市昌源电力有限公司储料场,已经被粉碎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和稻壳堆积如山。自今年2月1日正式发电以来,这家截至目前河南省批复的最大的秸秆电厂已发电980多万度,这也是河南省第二家由小火电技改过来的秸秆电厂。

   据介绍,该电厂前身是一家小火电厂,在国家对火电厂“上大压小”时,改为政策鼓励的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从而避免了被关停的命运。2006年,该公司3×1.2万千瓦的秸秆发电技改项目得到发改委批复。该公司第一台炉子技改总共花了2000多万元。如此算来,3台炉子技改下来也就是9000多万元。“比新建秸秆电厂动辄几亿元的投资省钱多了。”该公司副董事长陈建民如是说。

   根据国家关停小火电政策影响,2007年年底之前,河南对5万千瓦以下纯凝汽小火电机组予以关停。对于河南众多小火电厂而言,唯一的生机则是将原来的小火电改造成利用秸秆发电,否则关停。

   有关专家说,河南是农业大省,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7000万吨,大量秸秆被焚烧处理,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采用秸秆发电技术,对小火电实施技术改造,解决供电供热问题,成为河南省调整能源结构的选项。与此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鼓励,全国多个省份开始投建秸秆发电项目。

   目前河南通过小火电完成技改投产的秸秆发电项目有两个,分别是长葛恒光热电公司和新密昌源电力。国能在河南省浚县、鹿邑等地投资的3家秸秆电厂正在建设之中。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经批复了16家新能源电厂。

   采访中,令记者始料不及的是,听到最多的不是技术障碍,而是原料供应不足,面临“吃不饱”。 一家利用秸秆发电公司的关负责说:“一个炉子每天需要400吨秸秆,秸秆作为原料,季节性很强。春节期间,因原料不足,只能停火。原料不足,严重制约着发展。”

   而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的生物质能能源相当丰富。河南省年秸秆产出总量约占全国10%,可利用的约有4000万吨,按每2吨秸秆热值相当于1吨煤的热值计算,则相当于2000万吨标准煤,发展生物质能可谓具有得天独厚之优势。

   但在国内,从已投产秸秆电厂遇到的情况看,经纪人挨家挨户收集原料比较困难,且经常会遇到农民借机抬高价格的情况。同时,由于农村中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经商,也缺乏足够的劳力去收运秸秆。

   另外,随着原料的紧张,一些不法商贩掺假使假,原料质量低劣达不到要求,发热量难以达到设计的水平。

   不难发现,原料“瓶颈”的背后,其实还有市场层面的基础性落后,尤其是传统一家一户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非粮食乙醇受“追捧”

   最近一段时间,一场在全世界蔓延的粮食危机,让所有人都盯紧了粮食。

   早在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国家有关部委表示,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这一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包括天冠在内的四家乙醇生产企业也要逐步转入非粮替代。

   作为国内四大燃料乙醇生产厂之一的河南天冠,目前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也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发展战略。

   其实,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燃料乙醇“非粮替代”原则,天冠集团积极展开了非粮乙醇生产技术的开发,目前已拥有每年20万吨薯类原料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生产工艺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企业把目光瞄准了具有广阔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以纤维质原料制取生物能源的新领域。

   自1997年以来,天冠集团与多所高校进行联合攻关,多项纤维乙醇关键技术特别是纤维乙醇生产的经济性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秸秆原料预处理工艺基本成熟,还成功降低了纤维素酶的生产成本。秸秆乙醇成本有望控制在高于粮食乙醇10%以内。”该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据天冠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天冠集团国内首个纤维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于2006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这个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纤维乙醇1万吨模块化示范项目已经投产,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待工艺进一步优化后,预计今年年底之前能够稳定生产,然后便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纤维乙醇的比例。这无疑将是河南新能源格局中的一大亮点。

   对纤维乙醇产业的发展,天冠集团目前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2015年前形成产业化初步推广,在南阳地区有条件乡镇建设100个左右纤维乙醇工厂,使纤维乙醇的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形成初具规模的基础资源产业。除了直接作为汽油替代能源之外,同时配套建设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工程,实现石油资源的又一替代。

   政策助力“新能源”

   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行业的四大财税扶持政策,包括建立风险基金、弹性亏损补贴、原料基地补助和税收优惠等。

   一系列力推新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的出炉,则直接刺激了各路资本进军新能源的积极性。

   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电价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每千瓦时0.25元补贴电价组成。

   “这是最具操作性、引导性的措施,考虑到燃煤电厂普遍的利润也就每度几分钱,国家每度0.25元的补贴力度是非常大的。”陈建民副董事长说。

   “政策还对发电企业投建秸秆发电项目做了规定,只有这些项目达到一定比例,才能批准新的煤电项目,这实际对企业是一个强力推动,你会发现,即便是赔钱,大型企业也要投建,就是这个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说。

   在政策力推之下,河南的新能源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正在制定我省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估计近期将要出台。”省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

   无疑,这对生物能源的未来发展又是一个好信息。

 
     ( 2008-06-09 第21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