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中国平安“千亿再融资案”获股东高票通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深圳报道
     ( 2008-03-10 第9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3月5日上午10点,中国平安(601318.SH)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深圳市观澜镇平安金融学院召开。主要议题就是备受市场关注的“千亿融资方案”,即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第一现场观察到,与众多中国平安中小股东愿意站在媒体面前抒发不满相比,更多的机构股东选择了“沉默”,而在这种“沉默”的背后,他们做出了投“赞成票”的选择。

   当日18点22分,在比原定公布投票结果推迟两小时之后,融资方案已获得“高票通过”的结果才予以公布。当晚中国平安发布的正式公告显示,临时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和《关于公司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各项议案赞成比例分别超过92%和93%。其中,A股类别股东会议对两议案赞成率分别超过90%和91%,H股类别股东会议的赞成率均超过97%。

   这样高比例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平安的大股东均对遭市场非议的“千亿融资”计划表示了赞成,并对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长远战略规划“马首是瞻”。

  

   平安高管集体出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在中国平安方面,董事长马明哲、总经理张子欣等七位集团高管均出席了本次会议,而作为大股东代表的汇丰集团总经理兼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冬胜也前来参加。

   在整个会议期间,作为会议主持人的马明哲回答了股东提出的所有尖锐“质疑”。而在休会期间,也有众多中小股东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对该项融资方案的不满。

   中小股东的看法不少,有的认为,此次再融资规模太大,给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导致中国平安股价此轮大幅度下跌;也有的认为,作为一项如此大规模的融资,平安高层应该向投资者阐明意图;更有股东认为,平安管理层太“自以为是”了,不能因为公司业绩看好,想圈多少钱就能圈多少钱,忽视了市场的资金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我认为可以采用可转债的方式融资,没有必要采取这样的发行方式,”一位投资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采取增发的方式没有兼顾到A股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在现场有人议论说,投票能够获得如此高比例的通过,主要是中国平安此前已经与机构投资者达成了某种默契,并以其多年投资经验保证未来所投资项目有15%的收益率。

   一位姓王的小股东说:“虽然很多中小股东口头上‘坚决’反对该项融资方案,但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很多人对平安的未来依然较为乐观,因而会在实际中投出‘赞成票’。”

  

   融资用途“打太极”

   在中国平安股东大会通过再融资计划之后,国际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3月5日,英国股市终结了连续五个交易日跌收的颓势,汇丰控股等银行股和保诚(PUK)、英杰华 (Aviva)等保险股明显反弹。

   英国当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英国保险商保诚股票大涨6.8%,英杰华大涨3.8%的主要原因与中国平安通过超千亿人民币的融资方案有关。因为该两家保险公司位列中国平安海外猜想收购名单之列,且呼声最高。

   而在深圳的平安股东会议现场,当有股东提出应该说明融资意图时,马明哲“打太极”式地表示:“这次再融资主要考虑到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需要增加资本;另外一方面,在考虑确保公司核心主营业务发展之外,用于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且这些项目仍然围绕中国平安的主营业务,也是为了加快主营业务的发展。”

   3月5日,一位中国平安中层管理人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正如马明哲董事长表述的那样,基于法律上的考虑,中国平安目前没有义务向外披露此次融资是否为了海内外扩张,但可以预见这笔资金将用于投资与平安集团业务相关的金融类资产。”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在采访中,他多次向记者强调了中国平安“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性和一贯性。

   “具体收购项目大概只有平安集团最高层的三四个人知道,”他表示:“在我们内部会议上,领导一再表示中国平安应该向汇丰控股、花旗集团这样的国际性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看齐,而这个想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所以中国平安在这个时期提出海外扩张战略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位姚姓股东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判断一个公司的前途要看其以往做过什么事,这些事情是否成功了。如果以往成绩斐然,股东就没有理由质疑管理层会‘盲目’投资。显而易见,以前引入高盛、摩根士丹利、汇丰等国际投资者,对于如今的中国平安想做成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证明了平安管理团队的战略眼光。”

    

   方案能否通过监管层审批

   中国平安过千亿再融资计划,虽然通过了临时股东大会,但仍需闯过最后一道关,即需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最终批准。

   3月5日傍晚,当中国平安通过融资方案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中国平安股东大会通过融资议案,都在其依法自主决策的范围之内,监管部门对此无权干预。但是直到现在,平安融资方案还没上报到证监会。“报到证监会之后,证监会依法严格地履行审核程序,最终作出核准与不予核准的决定。”

   一位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对记者分析说,范副主席的表态只是重复一些事实而已。中国平安股东大会高票通过融资方案,给监管层的审批可能也带来了压力。

   这种观点似乎也得到了中国平安内部人士的认可。3月5日,中国平安一内部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公司的再融资方案应该与监管层有过沟通,“有理智的人都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平安管理层不可能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融资方案,白费功夫。”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平安千亿融资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对监管层也是考验。当一个在内地刚刚回归上市一年的公司,又要如此大规模的融资,监管层是否应该批准,这将对日后再融资审批产生重大影响。”

 
     ( 2008-03-10 第9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