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旁观
     ( 2006-12-11 第四十八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读者来信 网友评论

   12月4日,本刊第47期出版。其中《再见冬季矿难》等多篇文章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站转载,单篇文章最高转载达116次;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发表相关评论。据搜狐网统计,当天本刊文章的总阅读量为229362次。据人民网统计,本刊《再见冬季矿难》、《养路费:为何年年“口水战”》两文,分列当日“人民网平面媒体新闻点率排行榜”第11、19名。

  

   《中国经济周刊》第47期“封面文章”

   热议

   ★看此类新闻,我有些忍不住。搞了一辈子的矿产勘查,就是想为普通百姓造福谋利。如此多的矿难,使人感到揪心。这是怎么了?

   ★煤是国家的资源,不是少数矿主、承包人的摇钱树。要从根本上杜绝“违规矿难”的发生,只有让国务院相关部门垂直管理,让煤矿的开采彻底脱离地方政府。只一味的督促检查是不行的。

   ★矿难多的原因只有两个字:腐败!

   ★煤矿体制改革多数是以个人买断为前提,而我国现在处于能源高消费阶段,为什么现在事故这么多?是否和煤炭企业的所有权改制有关系?个人经营的急功近利,短期暴富,是否在体制上有问题?

   ★为啥不用经济方法来解决呢? 一招就够了。像外国公司一样,所有矿工每人强制保险100万,看矿主还敢这样做吗?安监官员跑来跑去,只能说明是管理方法的失败!

   ★不要一出事故就把责任往下边推。采矿的审批权在省上,市县主管的管辖权也在省上,出了事故一味追查市县,不知心里可安?

  

   回帖排行榜

   1066条 《再见冬季矿难》

    624条 《养路费:为何年年“口水战”》

     178条 《秋秉直:被高房价“炒掉”的韩国长官》

      125条 《中国邮政已属于“过度放开”》

  

   思考

   矿难为何跟着会议跑?

   ★文/徐林林

   据国家安监总局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10月—11月份,全国共发生矿难22起,总计322人死亡。实际上,对于四季度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早在10月20日、11月6日,国家安监总局就已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并作了具体分析和整体部署。对此,人们不禁发出惊叹:怪——矿难跟着会议跑!(《中国经济周刊》12月4日报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

   首先,对矿难责任人惩诫不严,使一些官员把会议精神当作耳边风。近几年矿难频发,尽管安监总局领导一再厉声“怒斥”,但真正因矿难而被撤职,或追究刑事责任的县处级官员,迄今为止又有几人?既然李毅中、赵铁锤都无权摘掉任何地方官员头上的乌纱,人家凭什么把你的讲话当回事?如果换上中组部某位司长甚至处长当场动怒,当事官员不吓坏才怪。而安监总局和监察部联合发布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最终还得靠地方政府来落实。一般情况下,只要某人手脚基本干净,给的处分大多不伤筋骨,根本不足以“以儆效尤”。

   其次,打击官煤勾结不力,会议精神遭遇权力寻租“防火墙”。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清理党政干部参股煤矿,严防官煤勾结,虽说已搞了一年多,但由于相关政策太过怀柔,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使官煤勾结更加隐秘,加大了查究的难度。在屡发矿难的“云南第一产煤大县”富源,一位煤矿老板说,“出事后出来负责的,其实只是名义上的老板,幕后老板只怕永远都抓不着。”他分析说,这几年为什么矿难越来越多,就是有当官的做后台。那些隐身幕后的官员,如果严格按照会议精神办事,岂不断了自己的财路?所以,安监总局的部署与要求,究竟有多少能“走”出北京城,到官煤勾结严重的市县落地,还是个不小的问号。

   矿难跟着会议跑,从一个侧面说明,对某些把个人升迁看得比矿工生命还要紧的人来说,只要仕途不受大的影响,再重要的安全生产会议,也很难化解其政绩冲动;而对官煤勾结而言,如果仍像过去那样责令退股了事,而不作任何司法问责,哪怕安监总局将相关会议搬到当事官员所在地去开,我看也未必能起啥作用。

  

 
     ( 2006-12-11 第四十八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