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我为何“逃离外企”
俞雷
     ( 2006-12-11 第四十八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产生写《逃离外企》这本书的创意,最早是在2003年的秋天,那时候我还在一家非常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供职。

   当时我与别人合著的《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刚面市不久,编辑丁睿娟女士鼓励我能继续从事写作。我告诉她,很想把这么多年来在外企供职的一些所见所闻写一写,她觉得很好。“逃离外企”这个书名忽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也几乎是在那个时刻,我知道我终究会“逃离”外企的。

   2004年夏天,我离开了外企。之后,间或有些外企通过猎头找过我,许诺的职位也大多以National开头,然而我知道,我是不会再回来了。

   外企不好吗?这个问题让我很难回答。如果一个毕业生,就他个人的职业选择来说,我认为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肯定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外企会让你学会什么是职业素养,什么是规范,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式。然而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在你学会这些的同时,你也会失去很多。职业素养和规范会让你变得职业,但同时让你失去的是创造、创新和创业的梦想;而很多正确的工作方式到最后,也许培养出来的便是官僚和官样文章。

   外企有时候甚至是一帖毒药。我眼见了许许多多的人,从最早进入外企时的那种充满着梦想与激动,到逐渐碰到职业的天花板无法突破,再到被岁月消磨了斗志,最后变成在外企混日子。外企能培养不少人才,但是更多的人才却被湮没在那种程式化、缺乏创新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系中了。

   我离开外企,是因为我相信中国本土经济的崛起。哪怕就算是现在,本土企业的种种还是显得那么粗糙与简单,但我相信,时间终会证明中国第一代的企业家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中国崛起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大环境,它具体而微的,就是一个个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几乎在每个行业都与跨国巨头不断搏杀而成长的中国本土企业,正是这种崛起的一个个鲜活的实例。

   我为我们的本土企业感动,也为我们的一个个企业家感动。正是他们,让世界500强在中国遭遇到了在全球市场前所未有过的顽强阻击,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最终的胜利将属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

   如果没有他们,家用电器将全都是日本货而不是TCL或者海尔;如果没有他们,马路上跑的将和泰国或者巴西一样全是进口汽车;如果没有他们,你买东西只能在家乐福、沃尔玛而不是物美;如果没有他们,将会是IBM收购我们的企业而不是联想收购IBM……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将会感受不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价值。

   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都不能为中国的经济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也许我唱的是高调,然而,在我回到本土企业工作的时间里,我感受最真切的,是本土企业的进步之快、学习能力之强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他们比外企更擅长创新,更具有变革的勇气,也充满了在全球化时代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欲望与勇气。当然,他们也比以前更具有实力和竞争力。

   《逃离外企》书中的主人公李白就是一位“逃离外企”的人。这个角色是很多人的一个角色融合。更确切的说,他代表了一代外企经理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接受过本土的高等教育,没有留学背景,进入外企也许出于偶然,但在这个圈子里一做就是很多年。我们会在最后看到,李白进入一个中国本土的民企却绝非偶然,他和现在很多离开外企进入本土企业的经理人一样,正是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也希望看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

   著者简介:俞雷,曾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公司—玛氏中国、莎莉中国和欧莱雅中国,现为某上市公司高管。

  

 
     ( 2006-12-11 第四十八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