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警惕“审丑疲劳”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 2006-09-15 第三十六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审计审出了“审丑疲劳”。

   近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06年第5号审计公告,公布了42个部门单位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其中列出的一些主要问题,如:预算项目执行不及时;未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虚列外事经费,自行处置资产,形成账外资金;挤占、挪用、截留财政专项资金;挪用科研专用基金,转移财政项目资金,等等,实在让人见怪不怪。

   回想2003年时,审计署开始逐渐披露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民众惊诧于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街谈巷议不时耳闻“审计风暴”。及至2004年,这种热度继续升温,审计长李金华更是携“风暴”余威,一举夺得央视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之年度人物大奖。

   奈何民意难测。从去年起,“审计风暴”开始渐成过气词汇,今年的审计公告发布后,往日惯称的“风暴”已经无人再提。究其原委,一言以蔽之:“审丑疲劳”。

   “审丑疲劳”并非因为审计署的工作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审计出的怪现象年复一年纠而不止。譬如说,去年审计结果表明,2003年至2004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收取英语四六级考试费1.4亿元,而今年的报告又列出了该问题;再譬如说,去年审计出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一个多亿,但一年过去了,在今年的问题部委名单中,国家体育总局又因挪用2787万资金炒股赫然在目。

   对于民众逐渐表现出的麻木和倦怠,有关方面理当给予足够重视,而此真心实意的重视,必须建立在能够准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

   有报道称,这次被点名的某部门相关人员解释说,“只是简单的计算问题,没有腐败行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没有必要做成大新闻。”这种轻描淡写的说法,若真代表问题部委普遍的心态,则屡错屡犯就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了。

   从本质上看,审计出的问题,反映的是公权部门滥用权力、牟取私利的体制性问题。此类集体寻租,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危害绝不亚于个人的贪污腐败行为。因为公权部门名目繁多的乱收乱支,往往有着各种各样振振有辞的借口,这使得对其查处既难以定性,又有法不责众的顾虑。由此泛滥开去,则必定是各类潜规则的盛行、社会秩序的混乱、道德标准的松懈、民众心理的困惑……

   那么,这些问题又为什么会发生呢?从事先和事中的情况来看,决策随意、监控缺位,使得整个执行过程中,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主要流程,民众不了解,上级搞不清,人大管不着,法律套不上;从事后的情况来看,解决、整改的思路往往浮在表层,追究、问责的力度也常常失之于轻。

   若从更深的层面探究这一问题,以上这些弊病所以长期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府角色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速度,大大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政府角色转变的速度不够快,又与政府部门自身既是改革对象、又是改革者这一双重身份不无关系。

   搞清楚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接下来的“怎么办”才会相应具备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期性。具体到审计中反复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起覆盖所有政府收支的、完整统一、公开透明的公共型财政体系;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敢于违规违法的责任人员,应以严肃的问责制度予以约束。

 
     ( 2006-09-15 第三十六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