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召开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长三角九城协同发展 2024年06月03日

  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日前在上海市松江区召开。

  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等交通大动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串联起上海松江、江苏苏州以及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和安徽宣城、芜湖、合肥九地。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区域一体化科创改革不断深入,科创生态不断完善。

  

  不久前,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召开,来自沪苏浙皖“一廊九城”的相关人员齐聚上海松江,为加强九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以及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与智慧。

  

  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副组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执行主席、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在会上表示,松江将持续发挥好策源地牵头协调作用,与G60兄弟城市一道,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生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发挥长三角“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奋力谱写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科创活力加速释放

  

  创新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最鲜明的特质。近年来,克隆猴、量子通讯、人造太阳、大硅片等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实现“卡脖子”领域新突破,加快“从0到1”和“1到10”的全过程创新。

  

  数据显示,目前九城市GDP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77%;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1/7,累计增幅超过2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2.59%;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全国1/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1/8。

  

  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为例,该区规上工业企业数、产值规模、进出口额、“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均位列上海全市前列,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达6.7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比重上升到60%区间。

  

  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显示,G60科创走廊建设的重大创新实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相比2018年,九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增幅高达83%,年均增幅约12.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持续加速,科技人才流动、专利输出等方面对长三角的支撑度达到40%。

  

  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区域协同合作是激发动力的重要催化剂。

  

  芜湖市委书记宁波表示,自2018年加入以来,芜湖倍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与兄弟城市紧密携手互促共进。在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项目培育、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深化合作,呈现出创新企业加速涌现、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生态加速营造的良好态势。

  

  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表示,近年来,杭州以战略科技力量实现进一步发展和突破,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迸发新的活力,以产业链协同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的“G60路径”。

  

  未来产业跑步向前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今年1月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未来信息产业发展,包括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

  

  卫星互联网产业作为未来信息产业,其产业集群建设涵盖了除卫星发射之外的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即上游卫星制造、中游地面设备和下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三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抢抓商业航天发展重要机遇,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目前,九城市已经初步形成卫星制造、卫星应用及卫星运营其他配套应用场景协同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大会现场发布了《关于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根据方案,九城市将坚持融合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完成绘制卫星互联网产业图谱、优化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创新生态等主要任务。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今年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量子领域头部企业、专业机构,以建网络、推应用、育生态为主线,先后赴苏州、湖州、芜湖、宣城、金华、嘉兴、合肥等城市调研推进G60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工作。

  

  截至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启动建设量子城域网跨省市互通、率先推进主要量子密钥分发(QKD)设备异构组网、率先推进“产业+量子”场景应用。

  

  下一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安全高效的量子通信网络,并充分发挥量子城域网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加速量子通信创新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

  

  程向民表示,面向未来,松江区将坚持九城一体、协同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突破成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聚焦集群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要素配置,强化松江枢纽战略支撑。

  

  科创生态持续优化

  

  在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超硅”)松江工厂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大型自动化精密设备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是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化硅片生产线之一。

  

  上海超硅松江工厂是全球20年来新建设的最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化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用300毫米抛光硅片制造厂。通过长期在装备技术、工程技术、结晶技术、晶片制造技术、尖端材料研究等领域的积累,上海超硅已经与全球客户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科创生态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沃土,让上海超硅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大树。如果没有策源地松江的大力扶持,就没有今天的上海超硅。”上海超硅董事长陈猛说。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优势在创新生态,出路也在创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科创生态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科创走廊的核心因素。

  

  不久前,同济大学携手松江区共同成立了同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研究院。研究院旨在促进区校贯彻落实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共育国际一流的科创生态。

  

  根据合作协议,区校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汇集多方力量,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着力加强在高端智库、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发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概念验证中心依托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建设,通过优化整合人才、成果、资本和市场等要素,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在大会现场,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牛津大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合肥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被授牌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建立起覆盖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矩阵体系,更好实现九城市仪器共享、数据共享、专家共享、标准共享、科创和产业要素上下游协同,实现研发、中试、量产高效衔接,形成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的产业集群。

  

  程向民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快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科创生态。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协同开放,改革辟路、创新求实,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片由上海市松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