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推动农牧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中共阿里地区委员会组织部 2023年06月19日

  藏西秘境雪后初霁,天上阿里静美如画。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为引领,强化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基本保障建设,扎实推进农牧区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把阿里建设成为雪域高原的“西部明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基本组织提升基层堡垒战斗力

  

  阿里地区坚持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以“三抓”为重点,推动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标准促规范。坚持应建尽建、应设尽设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隶属关系、优化党组织结构,在易地搬迁点和抵边搬迁安置点设立党组织8个,下设作业组党支部31个,切实把党员群众统一纳入党组织管理。

  

  抓示范强带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组织共建为核心,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提标”工程,因地制宜打造党建品牌示范村10个,全区“百佳农牧区基层党组织”10个,着力推进40个“四个创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15个示范点建设,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助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短板优提升。围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标准和具体表现,采取基层“党组织‘自己找’、农牧民‘群众提’、上级党组织‘逐一点’”的方式,对全地区村(社区)党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认定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2个,明确整改责任人51名,整改措施48条,构建了“五位一体”责任体系,齐心协力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

  

  建强基本队伍提升党员队伍新活力

  

  阿里地区坚持以建强农牧区基层队伍为支撑,以“三持续”为依托,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

  

  持续推动村干部队伍优化提升。强化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持续巩固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00%是党员的成果,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地县乡村四级组织开展培训386期1631人次,开展“三讲”活动1450余场次,开展“五星”评比活动536场次,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达到能懂会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日常语句的达695名,占80.53%,同比增长1.16个百分点。

  

  持续推动党员队伍高质量发展。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要求,严把政治标准,严格程序步骤,大力实施发展党员“精品”工程,建立发展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全地区共有农牧民党员8521名,其中,妇女党员2122名,30岁以下党员1744名。

  

  持续推动基层干部队伍下沉。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的原则,大力实施“百名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精准选派728名“六个一”力量下沉到村(社区),帮助村(社区)“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有效构建了“1+6+N”服务体系,强化留守儿童、鳏寡孤独、基础病重症患者等弱势人群的关心关爱,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362件,宣讲党的政策理论知识1260余场次,有效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抓好基本活动提升支部活动凝聚力

  

  阿里地区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事关阿里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根本性、基础性、常规性工作,以“三深入”为载体,持续激发党员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深入开展党内政治教育活动。坚持把政治教育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举措,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及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等重点,采取“五学”模式,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341场次,2400余人次参加,推动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严格按照“时间相对固定、方便党员参与”的原则,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我来讲党课”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785场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70余场次,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党员“三包”等志愿服务活动1560余场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67件,引导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深入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党组织+党员+群众”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打造“一站式服务”便民服务大厅145个,发放便民联系卡1502张,为民代办行政事务769项,切实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群众愿来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好去处。

  

  落实基本制度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

  

  阿里地区坚持把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三严格”为抓手,着力推动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

  

  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结合“三会一课”等12项重点内容,组织编制基层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记录本和提醒提示牌3750个(册),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组织开展“九个一”活动3万余场次,逐步实现年度有计划、工作有简报、支部有记录、考勤有登记、个人有笔记“五有”目标,切实提升农牧区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数字化、警醒化、纪实化水平。

  

  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分类施策,以支部为单位,研究确定评定等次,并将党员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推荐遴选等方面的重要参考,2022年度评出优秀党员2153名、占25.35%,合格党员6081名、占71.59%,基本合格党员11名、占0.13%,不合格党员1人、占0.01%,不定等次党员248名、占2.92%。

  

  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坚持把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作为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和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要求,广泛开展党员干部谈心谈话思想沟通活动1960余场次,准确了解把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引导党员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加快推进农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夯实基本能力提升党建引领助推力

  

  阿里地区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工作新动力,以“三坚持”为关键,推动党建工作与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等各项事业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品牌引领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五共五固”军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成果,大力推广“五共五固”结对共建“四个一”工作模式和“六联”工作法,探索实施“三进三帮”军地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举措,推动边境村与驻地部队结对共建点位34个,开展讲党课196场次、国防等教育82场次、各类演练53场次,形成了群管群防群治工作格局。重点推进革吉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建设,大力推广“占堆调解室”和基层治理“四法”模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35次,调解矛盾纠纷53件,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均为100%,着力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品牌引领富民强边。坚持把引领农牧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内容,大力推广“支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牧户”+“书记带头、党员示范、专干帮办”模式,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7个,组建党员施工队、创收队11个,组建“强带弱”帮带联结机制35个,推进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坚持品牌引领生态环保。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十进”行动,组建绿色生态“五支”队伍356支3897人,开展生态宣讲行动963场次,开展义务植树、垃圾清扫、保护区巡逻等义务服务活动1350余场次,开展“六清”环境整治行动356场次,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强化基本保障提升基层组织向心力

  

  阿里地区坚持合法合规、专款专用原则,以“三抓好”为支撑,切实加强经费保障落实力度,确保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事、能办成事。

  

  抓好经费保障落实。按照“村财乡管、代理记账、统一开户、分村核算,总额控制、统筹安排、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专款专用”的原则,及时协调地区财政兑现村干部报酬待遇、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等,有效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使用合理合规,持续发挥好乘数效应。

  

  抓好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坚持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示范打造噶尔县狮泉河镇加木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改提升示范点,按照“在地区划拨每村4万元的基础上,总投入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对14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存在问题进行整改提升,不断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抓好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坚持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2019年—2022年申请中央三部委扶持资金2000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0个,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内生动力,持续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