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破除“唯学历论”就业门槛 2023年06月19日

  随着求职竞争愈发激烈,学历日益成为用人单位倚重的筛选指标。“仅招名校生”“仅招第一学历名校生”“仅招全日制毕业生”……学历限制的不断“细分”,虽然帮助企业提高了招聘效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岗错配,有悖就业公平。

  

  当前,“以出身论英雄”“唯学历论英雄”等就业歧视依然普遍存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学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过歧视。不仅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他还有如职业学校毕业生、二本高校毕业生、专科生等,都在就业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对待。除了求职者,在职的劳动者也会面临学历歧视,在一些用人单位一些学历更高或名校出身的毕业生上升渠道更为通畅,而非名校毕业或学历较低的劳动者上升空间则有限。

  

  “学历门槛”虽有助企业提高招聘效率,但“唯学历论”是对人才“一刀切”的错误做法。要知道,除了学历等显性指标之外,求职者的责任心、团队意识、抗压能力、沟通能力等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缺乏必要的人才筛选能力,采取“唯学历”的粗放式招聘,对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来说容易造成“双重浪费”。

  

  需要强调的是,反对学历歧视,不是让用人单位对一切学历要求予以否定,一些岗位设置学历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反对的是“唯学历论英雄”的错误做法。“唯学历论”不利于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容易造成资源错配,比如一些用人单位热衷于用名校生“装点门面”,不考虑岗位实际需求,这伤害的不仅是无用武之地的“英雄”,更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要破除就业市场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保障所有人拥有平等竞争机会,就要推动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选评机制,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招考要作好表率,率先打破“学历门槛”。去年,北京发布《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将本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等。这样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此外,求职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维护自己平等就业的权利。

  

  要推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发展局面,必须摒弃“唯学历论英雄”的用人标准,需要各方合力破除各种隐性或显性的就业门槛。这不仅是对求职者的尊重,也是维护就业公平、保障充分就业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