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长江岸线,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人民图片 |
![]() |
江西省九江市八里湖新区风景。人民图片 |
不久前,江西省九江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140个、江西省第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批复指出,九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始于江、兴于山、盛于湖、悦于城,这里是龙腾九江。数不尽的文人墨客吟咏九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佳作,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石钟山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琵琶行》、周敦颐的《爱莲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文化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交融的九江城,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哪些特色的地域文化?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日前,九江市还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九江又将如何统一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之间的步伐?
传承有序留得住古老街区原貌
“每逢休息日,我和家人们喜欢来到位于市区的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西段散步、打卡拍照。”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表示,这条街区展现了上世纪初中西合璧的商业文化,记录了不断发展的历史印迹。
在许多九江市民看来,大中路西段已成为集中反映九江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风貌特色文化街区。
据悉,早在5000年前,九江市就有先民活动的足迹,市域有数量众多的古遗址,包括石器时代的史家桥遗址、山背遗址、神墩遗址和商周时期铜岭铜矿遗址等。秦始皇统一六国设36郡,就有九江郡,九江城区始于西汉初车骑大将军灌婴凿井筑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城区现有浪井(灌婴井)和三国两晋时期的浔阳城遗址(寻阳城)。
集名山、名江、名湖于一身的九江城,街区风貌传统多元。九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九江赖以生存的山水格局和环境特色极为独特,长江、鄱阳湖、庐山依然是九江城区大山水格局和重要景观要素,城内的甘棠湖、南湖、八里湖、李公堤、龙开河(局部)等格局尚存,九江老城内和西门外大中路及租界地段的道路格局基本保持历史的走向。
截至目前,九江建成区内历史建筑集中成片的区域有5片,其中4片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1片划为历史风貌区。九江市已公布历史建筑701处,其中中心城区公布了126处。
记者了解到,九江市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九江大校场东南(老地委大院)历史文化街区和九江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时间脉络连贯清晰,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这些街区价值特色各不相同,既有反映九江近代开埠的租界建筑,有清末民国商业街大中路,有伴随西方传教士进入而形成的教、医、学三位一体的综合片区,也有反映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政权治理和城市建设、生产建设的行政办公、居住、工厂等各类型城市风貌区。各街区格局肌理清晰,建筑风貌特色鲜明,是九江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见证。”有专家分析称。
2020年,九江市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同时,住建局增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等。
据了解,九江市主要对中心城区内4片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大中路(九江阳街)、九江动力机厂、老地
委大院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正在加快推进,将打造成九江市商埠文化的展示地、中高端消费体验的商业街、游客市民观光休闲的聚集区。
此外,九江市作为江西省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公布并完成中心城区126处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挂牌保护、编制保护图则等工作,组织开展了历史文化街区测绘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
更新有方看得见城市品质提升
早在晋代,九江市成为“七省通衢来商纳贾”的通都大邑;明清时期,九江位列“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现如今,九江市作为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面对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要求,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如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特色城市更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为不断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全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日前,九江市制定印发了《九江市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七大重点,共22项任务。其中,要实施特色风貌塑造工程。加强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建筑水平,统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保护、空间布局,强化历史建筑、古城、古镇、古村、文化街区等保护利用;深入开展“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治理,形成具有城市特色、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形象。
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同在。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8年,九江市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大力挖掘和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立法强制保护、规划引领保护、宣传深化保护等成为九江市进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采取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通过制定发布《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九江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九江市弥补了长期以来地方名城保护立法的不足;通过编制《九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市域内8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8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美孚洋行旧址等重点保护修缮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完成保护规划,让保护工作既有总规引领,又有详规细化,确保护得准,护得好。
文化代表和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特色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九江市如何进一步激发历史文化名城品质和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记者从九江市相关部门获悉,九江市将通过建立“一项机制”、实施“六大工程”、完成“二十二项任务”,确保到2023年实现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人文活力、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六大提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人民满意城市。
文旅有招品得了城市风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有利于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在多位专家看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终目的是通过创建、规划修编、规划执行,进一步强化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不仅如此,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可以助推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
九江非遗文化类型多样,近年来,九江非遗进景区促进了当地文旅深度融合。
据悉,九江充分发挥“多元文化”优势,全力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业态和模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一批非遗项目走进该市各大景区、景点,既丰富了景区的旅游业态,又增加了游客对非遗的体验感。
“九江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377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1项,涵盖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民俗、民间文学、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老字号、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十一大类。”市文广新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并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中发扬光大。
九江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对国内其他历史名城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示范启迪作用?
文化学者赵先杰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九江市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他城市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识水平,如拆除历史街区转变为保留、改善历史街区,将分散对“点”的保护转换为整体对“面”的保护,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保护,将保护、利用同发展结合起来,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发展促进保护。
在赵先杰看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能得到科学的保护与发展,可取得生态平衡、环境友好、节省资源、经济实用、适宜人民、富有文化的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