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3月01日 星期一

“八养”融合“六化”并进 打造健康定西

甘肃省定西市市长 戴 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3月01日   第 18 版)

  戴超(左二)深入调研中医养生茶等产品产销情况。

  地处陇原腹地的甘肃省定西市因土壤气候适宜中药材种植,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该市促进医养、药养、食养、游养、住养、水养、文养、体养“八养”融合,特色化、标准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六化”并进,把定西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西部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2017年2月,甘肃省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因中药材种植和仓储优势,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大力创建核心区。概括起来,定西市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上具有品种、种植、仓储、区位、气温五大先天优势。

  定西种植中药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有135种,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有97种。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占全省的二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18年中药材总产量达到了34万吨,种植业总产值达79亿元。当归、黄芪、党参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4%、70%、65%,占全国的60%、20%和40%。

  定西市年均气温5.7—7.7℃,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干而不燥,凉而不阴,气温适宜,适合大宗中药材的仓储保管。随着仓储物流业快速发展,必将催生消费、健康、信息等新业态、新服务加快发展。

  兰渝铁路、宝兰高铁建成通车,大幅缩小了与中东部和西南地区的时空距离,通定、定临、陇漳3条地方高速加快建设,“八通十六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定西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更加凸显。

  此外,定西市在中药材的加工、销售和政策上也极具优势。

  定西市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43户,年加工能力50万吨。全市规上中药企业34户,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户,产品涵盖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保健品、等多个系列。目前,定西市已建成以陇西首阳、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岷县当归城、渭源渭水源、会川江能等5个中药材市场为龙头,以产地集贸市场、各乡镇收购网点、电子商务为补充的中药材市场体系。

  随着大健康政策的不断落地,甘肃省将中医中药产业作为十大生态产业之一大力培育发展,定西作为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在标准化种植、加工、检测、储藏、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初步实现了中医药产业从种植到应用的基本产业化,发展大健康产业具备良好的条件、明显的优势和迫切的需要。

  大健康产业已经演化为涵盖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的全行业,如今更是融入了生态环境、健康管理、文化旅游等多行业多领域,定西市立足中国药都、中国薯都、西部草都和中国凉都“四都”建设,紧盯健康农业、健康工业、健康服务业三大领域。

  “医养、药养、食养、游养、住养、水养、文养、体养这“八养”成为定西市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特色所在。医养指中医理疗、针灸拔罐、推拿按摩、心理治疗等;药养就是中药治疗、中药保健、药械等;食养指绿色食材、特色药膳、健康餐饮等;游养即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住养即养老、避暑、度假等;水养是温泉洗浴、水上娱乐等;文养是文化研学、文创参与、演艺娱乐等;体养是体育健身、户外运动、竞技赛事等。“八养”融合就是通过互促互进,实现健康元素深度融合、一体发展。

  “六化”并进是措施手段和发力重点,特色化则是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思路,研发健康产业特色产品、优质产品;标准化就是加快健全推广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的绿色健康标准体系,促进各环节之间的标准统一和无缝对接,提升健康产业标准化水平;一体化就是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检测,聚集力量,用一个声音讲健康,用一个拳头打市场;市场化是坚持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用市场化措施推进、用项目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同时政府要在引导、规范市场方面发挥好应有作用;信息化是大力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成果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深度运用;国际化就是坚持国际视野,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着力推动定西市大健康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下一步,定西市将按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要求,坚持健康农业、健康工业、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编制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健康产品及服务结构,打造中医中药、保健养生、药膳食料、文旅休闲、体育健身、现代养老六大健康产业集群,促进大健康产业聚集发展。

“八养”融合“六化”并进 打造健康定西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发展森林康养 利国利业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