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房企巨头分拆物业上市掀热潮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阿嫱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1月30日   第 04 版)

  房企告别“黄金时代”,还有哪些空间可以想象?物业或是其中之一。

  今年以来,房企拆分物业上市迎来了新一轮井喷。特别是自10月底起,这股热潮攀至新峰值,以融创为代表的行业巨头纷纷入场。

  10月30日,合景悠活和世茂服务业同日上市;11月17日和19日,金科服务和融创服务相继在港交所敲钟;11月22日,远洋服务通过港交所聆讯;11月23日,越秀地产宣布分拆旗下物业准备上市;12月2日,恒大物业即将在港交所挂牌;12月9日则是华润万象生活预计登陆港交所的日子……

  随着敲钟的物业公司样本增多,背后的商业模式脉络也越来越清晰。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梳理后发现,业务同质化、高度依赖母公司、靠收并购短期内扩张规模,依然是行业的普遍现状;而一些被寄予厚望的智慧物业,成效并不明显。

  孙宏斌和郁亮

  为什么反悔了

  如今头部房企中,仅有万科、龙湖、金地等的物业板块尚未上市。巨头入场,更值得回味的是掌门人的态度反转。

  2015年,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坚决表示不会将物业分拆上市。

  今年10月中旬,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也首次改口,“万科物业一定会上市”,但时间还没想好。而就在去年4月,郁亮还在强调不会将物业拆分上市,并称“两三百亿元的市值对万科贡献不大”。

  同时,从递表到挂牌,物业最快上市纪录也一次次被刷新:从今年7月弘阳服务的106天,缩短到融创服务的105天,再到恒大物业的64天。

  风向为何变了

  北京睿信咨询董事总经理、睿观研究院院长郝炬对中国城市报记者分析,物业上市潮从几年前就已经掀起,特别是疫情以来,也催化了相关进程;同时对房地产来说,这是一种从开发到服务、从增量向存量运营转型的重要举措。

  “对于物业公司来说,上市是必然方向,无非是时间早晚问题。特别是中小物业公司,越早越好;龙头企业则可能更多在等待一个好时机。”郝炬说。

  上市的另一个诱惑是高估值。头部房企旗下的物业板块似乎更受青睐。

  11月19日,融创服务上市,截至当日收盘,市盈率高达85倍,位列物业股第一名;总市值为424亿港元,排在碧桂园服务(1221亿港元)、雅生活服务(453亿港元)后,位列上市物业公司第3位。

  此前,世茂服务上市时市盈率近70倍,合景悠活市盈率也同样达到60倍,金科服务市盈率59倍;但在两年前上市的碧桂园服务,目前市盈率仅为50倍左右。

  市盈率越高越好?

  一般来说,市盈率高,代表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看好。物业股的市盈率是否越高越好?

  “当然不是。”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表示,市盈率越高,意味着投资者买得越贵,股票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反而市盈率越低,能拥有更多上涨空间,对投资人更友好。

  上述说法也得到和众汇富研究所副所长李鹏的赞同。不过在这种市场预期下,他认为,房企拆分物业上市,反而成为一种优势。其言下之意是物业企业与地产母公司的市盈率相差悬殊。

  记者统计发现,11月19日,融创服务上市当天的市盈率为85倍,母公司融创中国市盈率仅为4.6,相差近20倍;碧桂园服务市盈率47.6,母公司碧桂园市盈率为5.3,二者相差约10倍。

  另据克而瑞物管中心统计,从市盈率角度看,截至10月30日,34家上市物业物业服务企业市盈率大多超过20倍,普遍高于地产母公司。

  “地产公司的体量远大于物业公司,能有多少利润留给物业服务公司,就是‘左兜掏右兜’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利润,就能获得几十倍PE的估值。”李鹏进一步分析,包装物业公司上市,对于缓解公司现金流、提升集团公司整体价值非常有利。

  如同一个奔跑在沙漠中的人渴求饮水一样,房企对资金有着同样的渴求。

  日前,监管部门“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即将全面实施,其中要求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房企踩线多少将直接影响融资额度。

  “物业板块上市后,对于改善并表母公司的‘三道红线’是非常显著的。”金永宏告诉记者,他已从事物业领域接近20年,曾担任多家物业公司总经理。

  金永宏分析,比如融创服务上市时募集资金78.59亿港币,恒大物业将有望募集资金142亿港币,这部分将计入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和资产等额增加。而作为母公司的融创中国和恒大地产,并表后的资产、所有者权益、现金等都将增加,这时若负债不变,“三个红线”指标都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沸腾后的冷却

  “从今年8月开始,物业领域股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至11月尚未止住下滑趋势。”金永宏说。

  虽然上市热度不减,资本却选择重回理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新上市的4家物管公司均出现破发,而过去28家物管上市公司中只有9家在上市后一周内出现破发。克而瑞数据也显示,近3个月来,有27家物业股股价下跌,占比达90%。

  而截至11月27日12时,融创服务的市盈率也小幅回落至72.64倍。

  对此金永宏分析,从未来3—5年看,物业行业的市盈率应该会回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比如15—25倍之间,但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发展快的公司,市盈率还会有35—50倍,但10倍以下的公司将会越来越多见。

  这意味着,未来行业集中将会更一步加速,50家甚至100家左右的物业公司,将有望分掉全国80%的份额。

  并购能否解“成长的烦恼”

  与房企类似,物业公司也在尝试尽快扩张规模。

  “物业最大的成本是人工,能占到总成本的60—70%。” 郝炬表示,不断增加在管面积能尽快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总成本。

  中指物业事业部副总经理牛晓娟告诉记者,除了扩张规模能为营收奠定基础外,在管面积的增长意味着住户人数的增长,即社区流量的增加,这能为后续开展增值服务等提供支持。

  但她也提醒,要防止估值过高的收购,这会给上市公司后续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记者注意到,为了做大规模,物业公司往往选择并购的方式进行快速扩张。

  以世茂服务为例,招股书显示,2019年在管面积涨幅达到约52%,其中近七成来自收购项目在管面积的扩充。而未来,世贸服务IPO所得款净额约55%也还将用于收并购。

  但收并购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因此,存在一定成本上升和利润下滑的风险。

  例如,世茂服务收购的物业,有些仅仅相当于其自身的1/3。融创服务也表示,2020年上半年物业费降低是因为开元物业收费较低所致。

  外拓项目占比过低,也是一个行业普遍痛点。

  以融创服务为例,2017—2019年,来自于外拓项目的在管物业数据占比仅为0.3%、0.6%、0.6%。到了今年6月30日,这一占比攀升至38.2%。

  “如果第三方的比例高一点,市场化的水平就会更高。意味着企业能摆脱母公司依赖,成长性更高一些。”郝炬说。

  社区增值、智慧物业:

  房地产的“美团”?

  相比于传统的物业管理,社区增值的毛利率一般更高,因此也被认为是资本市场上更具备想象空间的一部分板块。房地产的“美团”能实现吗?

  但事实上,记者梳理多家上市物业公司的数据发现,目前这部分业务的发展比例依然较小。特别是近几年提出的智慧科技物业,业务进展也较缓慢。

  以金科服务为例,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7—2019年,物业管理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1.3%、19.7%、21.7%,而社区增值服务的毛利率分别高达60.1%、51.5%、46.1%,智慧科技服务的毛利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60.1%、51.5%、46.1%。但在同一时期的总收入上,来自物业管理服务的收入占比依然比例最高,过去三年分别为72.7%、67.0%、62.9%,而来自社区增值服务的收入占比仅为7.3%、8.2%、10.3%。来自于智慧科技服务的收入占比就更少,过去三年仅为0.6%、0.7%、1.2%。

  而作为“物业上市第一股”,2014年上市的彩生活,也曾对线上及增值业务寄予厚望。

  但截至目前,这两部分带来的成效并不理想。彩生活的官方表述是,“在互联网长期、持续、大规模的投入,挤压了基础物业的利润,导致基础物业品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升,而在品质、客户满意度下降之后,物业费收缴率也有所下降。”

  “技术能降低人工成本,这是毋庸置疑的。”金永宏认为,物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趋势上来说,科技化一定是能提高效率的。但具体是噱头还是新打法?这要仔细甄别。目前行业内还未有成功模式。

房企巨头分拆物业上市掀热潮
山东:潍莱高铁开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