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让技能人才“有为”又“有位”

■潘铎印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10月28日   第 02 版)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工作,先后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各种有力举措促进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大批大国工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既是现实所需,也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大计;既有利于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促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培养造就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要紧扣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发展所向、技术所需、人民所盼,创新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重视和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投入力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培育体系,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凝聚市场、企业、学校等多方合力,为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凝神聚气。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为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奠定基础。

  让技能人才大有作为的同时还要让其更有地位。《意见》对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等进行了部署。实际上,从2020年起,我国就陆续推出了两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探索全方位、多层次提升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经济收入。希望试点单位的成功探索能在更大范围推动技能人才“有为”又“有位”,让尊重劳动者、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迸发无限生机的新时代,为技能人才施展才华、书写“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构筑了宏大舞台。亿万青少年矢志技能成才、笃行技能报国,未来可期。广大劳动者要树匠志、守匠心、明匠德,秉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奉献报国的情怀,弘扬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不断书写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精彩篇章。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匠心聚,百业兴。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意见》,切实增强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汇聚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