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有了“城堡”的模样

■马亚伟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10月14日   第 16 版)

  我6岁那年的某一天,父亲兴致勃勃地说:“今天咱进城逛逛去!”父亲说的“城”,是我们这里的县城,但他脸上明显露出“到大城市走一走”一般的得意之色。

  那是我第一次进城。在我之前的想象中,城里大概就跟童话故事里的城堡一样,精致辉煌。可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这个北方小县城实在是跟城堡沾不上边。县城很小,布局很简单,人们10分钟就可以穿城而过走一趟。县城只有两条主干道,修的是水泥路。路上有三三两两骑自行车的人,显得有些冷清。县城唯一的商店叫“人民商场”,父亲带我去逛了,还买了几块糖。中午时分,我们去县城唯一的饭馆吃饭,吃的是炸酱面。“爸爸,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炸酱面!”我兴奋地说。父亲回应道:“饭店厨师做的,当然好吃了!”回家的时候,我竟然还看到了一辆小汽车——这在当时对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来说,实在很新鲜。我还依稀记得,小汽车疾驰而过,带来一阵风,吹起了我的小辫子。

  尽管城里跟我想象中的城堡大相径庭,但我依旧有跟小伙伴们吹嘘的“资本”:“县城的路是马路,不是咱村里这样的土路;县城的商店比咱村的小卖部大多了,什么东西都有卖的;我们下馆子了,厨师做的饭真好吃……”在小伙伴们看来,我就像是“周游世界”回来的人,分享了很多所见所闻的新鲜事物。那一年,因为去了一趟县城,我着实得意了好一阵。

  10年后,我16岁,考上了县城的中学。这第二次进城,是父亲开着拖拉机带我去的。一路上,拖拉机“突突突”响,我满心期待——从此我就要到城里的中学上学了!

  那一次,我眼中县城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原来那个“巴掌大”的小城,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县城了。医院、学校以及各类商铺等一应俱全,撑起了县城运行的“血管”。道路已是四通八达,主路、街道纵横交错,而且一律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刚一到县城,坐在拖拉机上的我便不再有颠簸之感。那时候,县城里已有好几栋楼房,虽然最高的只有四层,但对我来说已属于“高层建筑”。我们学校里排布着一片平房,看上去井然有序。学校食堂的饭能够管饱,但缺少油水。同学们馋了,便会在放假时结队去街上的王福肉店或者李记火烧铺解解馋。

  日子如同流水一样逝去,转眼3年过去,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到了外面,见识了大城市,才知道我们的县城有多小。毕业后,起初我并不想回归小城。可世事无常,历经几番辗转,我竟然回到了家乡县城工作。

  这次回来,离第二次进城又过了10年,我26岁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家乡县城也紧随时代发展的大潮,迎来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的县城,已经开始有了成熟城市的样子:地块比原来大了四五倍,且各功能区划分明显;商业模式已形成,经济持续加速发展;很多村里人都搬到了城里,不少新社区都繁荣了起来……在这样的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蝶变的县城里生活、工作,我感到越来越方便,内心的欣喜和幸福也越来越盛。我和同学、朋友也时不时聚会,把县城里大大小小的饭店都吃了个遍。如今,我们身处县城饭店就可以吃到来自天南海北甚至外国的特色美食。大家纷纷感慨:“这地方真不错,人杰地灵,发展快,饭好吃!”

  到36岁时,我已家旺业稳,完全安于县城的生活了。我家换住了县城里品质颇高的楼房,小区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我经常站在高楼层的家中窗边俯视小城,看着小城白天的车水马龙和夜晚的灯火安稳,心中便更加踏实了几分。

  如今,又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县城已成了地级市的一个区。回想起我小时候第一次进城,再看看小城现在的模样,真是感慨万千。因为后来家附近又起了更高的楼,我再想要俯瞰城区景貌,就要到城西边的山上去。在山上,秋风微荡,小城全景尽收眼底,我欢喜地拍下她美丽的姿容。我突然发现,小城现在这个样子,有了我童年想象中美丽城堡的模样——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城”呢!

  我所在的城,就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充满着生机和力量。再过10年或几十年,这座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很想知道。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