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护文化遗产根基 启活化利用新程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10月14日   第 04 版)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等区域的风貌。
  人民视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愈发重要。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反复叮嘱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城乡建设中不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北京市民刘先生用了3天时间,系统游览了北京中轴线。“我是一个老北京人,从小就生活在四九城。这条中轴线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我成长的记忆和情感。踏上中轴线,仿佛步入了一条时光隧道。”他说。

  也许有人对北京中轴线不太熟悉,但沿线建筑几乎被每一个中国人熟知——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形成了全长7.8公里的世界最长城市轴线。

  有人说,如果把北京城比作一本书,那么中轴线就是“书脊”。顺着中轴线,仿佛在翻阅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巨著。

  今年7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通过建筑群和城市空间表达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持续影响。”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文本团队负责人吕舟说。

  据吕舟介绍,今年4月,申遗团队收到了专业咨询机构对“北京中轴线”的评审意见,一方面他们肯定了“北京中轴线”的传统规划思想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质疑了遗产的时间线延续到当代的延续性理念。

  针对这种情况,申遗团队进行了大量国际对话和价值阐释的工作。通过各种机会向来京参加各种活动的专业咨询机构的负责人等介绍“北京中轴线”,让他们通过现场的体验来感受“北京中轴线”所呈现的文明的延续性。

  “‘北京中轴线’在申遗过程中探索建立高位统筹、央地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形成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强大工作合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郑军表示,“这启示我们,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郑军看来,对于文化景观、活态遗产以及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等,保护对象应该包括文化和自然要素、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村镇、建筑群等,不仅要保护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也要保护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文化生态、景观环境等;对于同源文化区域的文化遗产,要注重区域协调,重点保护该区域的文化特性,超越同质化竞争。

  挖掘价值有效利用

  国庆假期的一天,凌晨4点,天还没亮,在金山岭长城景区入口处,已经有不少人扛着相机,等待检票上山。

  金秋10月,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不仅为在朝阳刺破云雾时拍下万丈金光泼洒长城的美景,而且欲打卡远近闻名的“摄影艺术村”——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花楼沟村。

  花楼沟村坐落于长城脚下,因临近长城上的一座敌楼“花楼”而得名。这一地理位置不仅赋予了它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还为摄影家们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作为拍摄对象。

  花楼沟村入口处有一个展厅,展厅内展出了众多摄影作品,其中不少斩获国内外摄影大奖的作品,出自当地村民之手。古老的长城在摄影家们的镜头里表达出了新的生机,摄影作品的广泛传播也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拍摄、打卡。

  记者此前在花楼沟村采访时了解到,过去村民大量外出务工,随着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旅客增多,大伙儿相继回村创业。目前,村里已发展民宿百余家,年可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辐射带动村民就业达700余人。

  滦平县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滦平县境内长城遗存达67.5公里,另有长城烽火台128座,分布在15个乡镇。为切实提升长城保护成效,滦平县政府以“合理开发、深度挖掘,激发长城文物价值”为导向,于2020年成功创成金山岭长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全面提升金山岭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基础上,依托5A级景区的管理水平,着力解决了长城保护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等多层次问题。

  现如今,保护、利用长城文化遗产,让越来越多长城脚下的村庄吃上旅游饭、奔向致富路,也让文化遗产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长城的保护与利用实践充分证明,文化遗产不是静止、孤立的存在。当我们用心去保护利用,它们就能绽放出璀璨光芒,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对于城市而言,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美誉度,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校(院)长张涛表示,不少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享誉全球的旅游目的地,比如北京故宫、洛阳龙门石窟、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澳门历史街区等,它们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传承相得益彰

  从一件文物、到一处古迹,从一条古街、到一座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郑军表示,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人们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源泉。

  眼下,数字技术架起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解锁了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密码。

  今年5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布展完成正式开馆。该馆采用了大量可感知、沉浸式的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例如数字展厅与公众考古中心,利用技术呈现了秦汉时期的衣食住行、社会风尚,再结合考古成果展示,全方位向观众讲述考古故事、普及考古知识。

  若戴上一副VR眼镜,走到馆内展陈的文物前,眼镜自动识别文物后,镜片上便跃动起与该文物紧密相关的数字动画,观众便能被瞬间“传送”至文物所处的时代。

  在VR眼镜租赁处,记者了解到,这项创新体验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热烈欢迎,每日的租赁量超300人次。

  借助数字技术,以往庄重而略显严肃的博物馆正成为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的奇妙之地,尤其对青少年而言,更是探索世界、汲取知识的热门打卡地。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议。这条建议很快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的回复。

  “我们想从孩子的视角为他们多做一些服务。比如展厅的光线明暗、社会教育活动形式等要贴合孩子们的需求,尽量让他们觉得博物馆可看、好玩、有趣。”据宋燕介绍,眼下正在展出的“只此中国色•青”展览,就引入了一些年轻人比较感兴趣的色彩、色调和话题。

  需要指出的是,青年群体在同文化遗产的游览接触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肩负起了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重任。

  近日,在首届ICOMOS·中国·文化遗产大学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建议,培育更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后辈人才,拓宽青年人才的国际视野。

  记者从该论坛上获悉,我国约有120所高校设立了与文化遗产有关的专业,有74所高校设立了相关的硕博研究生专业,涉及学科包括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艺术学理论、民俗学、科学技术学等。对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终身荣誉会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杰表示,跨学科视角和方法对于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并将是个长期开放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