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从鲁迅故里到秀美鉴湖

■赵利辉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9月23日   第 24 版)

  最近的一次短途旅行,我和妻决定带3个孩子去绍兴。

  

  这3个孩子中,我儿子大宝年龄最长,今年13岁了,然后是小舅子的儿子二宝,再就是妻妹的千金小宝。我们三家不住在一处,不过其他两个孩子每逢大节大假都会在我家待一段时间,我便成了他们的老师。孩子们贪玩,心总定不下来,不是闹着要去湘湖划船,就是跑去湖边掘草挖泥鳅;玩累了,摘湖边的荷叶,每人头上戴一顶,坐树荫下说他们自己的话。妻担心孩子们的安全,每次外出时都让我跟在后面。我对妻说:“新学期新气象,今年小宝上语文课会学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就去鲁迅先生的家乡看一看吧。”

  

  自移家杭州萧山,这里就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从萧山到绍兴,坐动车过去,不超过半个小时即达。浙江的读书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据说过去乡间的规矩,小孩到了六岁要去上学。入学当天,孩子穿戴正式,提一个腰鼓式灯笼,上书“状元及第”等字样,挂生葱一根,意取聪明之兆,然后拜孔夫子而上课……这样的仪式如今似乎又回来了,在三味书屋前,我见到不少家长在孩子的书包里插一根大葱。我还是第一次来,见此景象不觉哑然失笑,但也“入乡随俗”,买了3根生葱,让3个孩子双手拿着,朝书屋里挂的那副古画拜了拜。转到大厅,又对鲁迅先生的塑像鞠了3个躬。

  

  鲁迅故居的后面就是百草园。园子看起来不小,给篱笆围了起来,孩子们不能像鲁迅先生小时候那样去寻覆盆子、木莲藤和拔泥墙下的何首乌。屋后果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都刺着天。

  

  绍兴已将先生的故居原样恢复出来,打造成了一个文学圣地。鲁迅故里开设有一家咸亨酒店,门首立着一尊孔乙己的塑像,他站在那里似乎刚喝完一杯残酒,微醺,正数着手里的茴香豆。他的腿还好着,身板挺直,看起来颇有些骨气。那当街的曲尺形柜台,用以温酒的爨(音同“窜”)筒,以及供人坐饮的荸荠色条桌长凳,都显示出古朴的情致和意趣。柜台上摆着被绍兴人称为“过酒坯”的下酒菜,种类有豆腐干、百叶包、烩鸡蛋、熟蟹、茴香豆等,也许都保持着孔乙己那个时候的风味。不必言语,把硬币当成当年的铜板,一枚一枚地摆在柜台上,新咸亨酒店的掌柜便心领神会,笑着端上一瓷碗黄酒,几个小菜,一碟茴香豆。

  

  别了鲁迅故居,我们选择去鉴湖划船。鉴湖亦名镜湖,据说唐开元中,秘书监贺知章归山阴故里,请求以镜湖为放生池,后受诏赐镜湖一曲,此湖因此又名贺监湖。湖本甚广,地方志云旧跨山阴、会稽二县之界,总纳两县三十六源水,东接曹娥江而通潮汐。但自宋代以后,湖渐淤为田,至今日以小湖之态显露。虽不大,但鉴湖如一面美人镜,光洁透亮,静藏在绍兴的草泽之间。鉴湖附近的景色,清平澹远,湖面荡有乌篷船,整体意境十足。最妙的是湖水把人影船影花影树影全摄了进去,夕阳下,又清晰显了出来,远处的会稽山峰,正巧映在湖的中心。湖中小岛上,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仿古楼阁,据说那是陆游的隐居之地“快阁”。“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镜湖清绝胜吴淞,家占湖山第一峰。”这一面水镜,每日临照出诗人的须眉,他拄杖枯坐在湖边,就这样一天天老去。他已无力打出手中的漂石,心中的涟漪,只能借一袭晚风吹起。

  

  提到鉴湖,当然要提女侠秋瑾。她性喜任侠,勇敢潇洒,理想远大,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她和鲁迅等留学生有过一次会面,然而并不愉快。彼时的鲁迅认为宜忍辱负重,待学业完成,再回国报效。秋瑾则认为救国即在今日,拔刀插于桌上,愤然归国。回到祖国后,她于多所女校任教,又与徐锡麟等多次策划反清起义,最终不幸被捕,在家乡绍兴英勇就义。秋瑾死后,鲁迅在《病后杂谈》中沉痛写道:“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鲁迅小说《药》中的夏瑜烈士,其名字便是与秋瑾对仗。

  

  从绍兴回来,我整理了一下书房,故意将孩子们叫在一起,问他们昨天拜的什么师?并让每人给我的书房起个名字,顺便试试他们的才情。谁知道大宝故意调皮地说:“我拜的先生好像叫鲁班,就叫鲁班书屋。”二宝紧随其后,也嬉笑着说:“是鲁智深,应该叫智深书屋。”只有小宝很认真地说:“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学堂三味书屋,要么也用这个名字?”妻子笑道:“这个名字名气太大,咱这书房可担不住。”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我把孩子们揽在怀里动情地说道:“你们都是我的宝贝,而且放假时常在这里复习功课,书房就叫三宝书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