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悦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在读与思中洞察人生

——读梁晓声《不装深刻》

■汪丽红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9月23日   第 23 版)

  在《不装深刻》这本书中,梁晓声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以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不装深刻》是梁晓声毕生的阅读经验分享,是给年轻人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通识课,全书分为“人啊”“从看动物到看人”“我不愿再装深刻了”“一个男人为什么值得同情?”“文学即人学”等10个章节。梁晓声对十八、十九世纪前后法国、俄国、美国、英国、德国等经典作品,特别是现实主义作品展开分析,并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取得的文学成绩进行深入探讨,以现代眼光重新审视中西方经典文学,阐述了“文学即人学”的重要文学观。这是一份有态度的人性观察和社会思考笔记,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更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档案。

  

  在书中,梁晓声指出当下社会中存在一种普遍的“装深刻”现象,也说到了自己:“自思曾在许多场合说过许多妄觉‘深刻’的话,多次装出过‘深刻’的嘴脸,独自羞惭不已。”一些人在讨论问题、发表观点时,喜欢用复杂的语言和高深的理论来包装自己,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见解或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往往只是一种表面功夫,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长此以往,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比如梁晓声写道:“我在那堂课结束前强调性地予以说明——不论是我还是他们学生,往后我们都不必装出思想深刻的样子。因为装出这一点是颇费心思的事。装久了,会患上癔病……”

  

  “《红与黑》突破了法国贵族文学长期故步自封的藩篱,使现实主义呈现了题材更为宽广的多种可能性。”第四章“一个男人为什么值得同情?”聚焦于法国文学中的男性形象。“于连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主角的中下层人物形象,他的悲剧是他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他们向贵族阶层公布的抗议书。”梁晓声通过对法国文学作品的分析,指出法国文学中的男性常常面临着道德、责任和情感的冲突,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困境。梁晓声通过对法国文学的解读,展现了文学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困境的关注。

  

  梁晓声探讨了英国文学中的爱情主题。“然而我不喜欢《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这一人物的报复心理和手段超出了他的接受限度,凯瑟林这一女性人物对他的痴迷般的爱也令我心生厌嫌。”梁晓声说,《简·爱》则甚不同——跳出了性格冲突的框架,摆脱了“性格即命运”的“经典”理论的束缚,将矛盾构成的原因上升到了“爱”这个观念的分歧,很有些“我的命运我做主”的意味。于是,小说首先在思想上具有了与时俱进的品质。由于小说具有这样的思想性,语言风格便也体现出注入真情实感的诚意来。

  

  最后一章“文学即人学”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梁晓声说道:“故在吾国的文艺语境中,产生了家国情怀、家国精神的价值评论。唐诗宋词中此种表达不胜枚举。诗言志,亦包含此志,遂成文艺美学概念的一种。”他还指出,人是责任和使命的奋斗者,相关代表事迹亦可歌可泣。中国文学表现此等人物,实属文学自觉,亦可言有文学良心。

  

  “活到今天,我的一个清醒是再也不装了。”梁晓声的作品一直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而备受赞誉。这本《不装深刻》以真实的生活画卷、深刻的人生思考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归真实、拒绝虚伪的智慧。从中汲取到的人生智慧和力量,能够使我们在阅读和生活中不断思考,在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成长进步,以更真实、更具人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装深刻,真实地面对自己和生活,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