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一个清晨,黄海之滨,搭载近400名乘客的“蓝梦之歌”号邮轮经过近60小时、742海里的航程后缓缓驶入青岛港,圆满完成韩国济州岛之旅;中秋节前夕,黄浦江畔,悠扬的汽笛声在上海吴淞口响起,“蓝梦之歌”再次起航,带领游客前往日本福冈……自年初开启商业首航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已服务近25万名国内外宾客。
眼下,国内邮轮市场回暖,各大本土邮轮品牌加速重启。邮轮旅游日益兴盛的同时,也带动形成了以之为核心的邮轮经济。
邮轮经济如何深度链接城市?如何应对行业挑战,更好驱动邮轮经济新引擎?中国城市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寻找答案。
强化港口建设提升服务能级
港口是邮轮重要的停靠点,同时也是城市进一步开放发展的基础。邮轮经济的助推下,多地不断完善港口建设,不仅扩大了邮轮旅客接待量,还提升了城市服务能级。
在位于青岛老城核心区的青岛国际邮轮母港,中国城市报记者看到,岸边组合搭建的集装箱造型各异,天桥走廊回环交错,海面不时有成群的海鸥低飞盘旋,游人纷纷拍照打卡……这里已成为岛城新地标。
以港兴城,港城互融。青岛北方邮轮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胡寅清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青岛市多举措并行加强港口建设。除了建成北方首个集旅客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邮轮服务项目,还建成了16兆伏安高压岸电系统,并于今年7月连船成功,从源头上实现了“以电代油”和零油耗、零排放,一个既智慧又绿色的港口已然成型。“青岛邮轮港在码头前端配套建成TEU集装箱部落及露营基地、运动公园,开工建设海鲜大集,汇聚潮流元素和美好生活内容,持续完善港口配套服务。”胡寅清说。
目前,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启动区已全面开工建设,地铁线路将直通邮轮母港,域内航运贸易金融产业基地即将建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更广阔的版图上,青岛借势胶东五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放大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红利,联合烟台、威海、日照、潍坊构建“一核引领、五市一体、全链发展、辐射沿黄”的邮轮经济发展新格局。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奉利表示,山东港口多年来给所在城市带来各种流量和活力,“我们致力于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供应商转变。如今的港口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装卸和运输枢纽的角色,承载着众多城市功能,已成为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为加强港区联动,上海市宝山区以域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吴淞口邮轮港为立足点,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关监管制度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推进设立邮轮船供物资专用保税仓库,建立便捷高效的邮轮物资供应体系,扩大区域邮轮经济产出水平。
海南省三亚市新建的10万吨级邮轮码头紧靠“双中心”,即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定位为海南自贸港滨海会客厅、三亚经济圈文化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商旅融合
途经八大世界遗产、亲历五大文化圈、领略东南亚风情……蓝梦邮轮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设计的33晚超长航线即将在11月下旬开启,带领旅客体验目的地深度游。爱达邮轮今年也推出了101条岸上观光线路,将邮轮目的地的人文、艺术、历史和自然等元素充分融合,创造多样化的主题游览项目。
目的地观光是邮轮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激发邮轮产业活力,释放城市文旅新动能?“厦门将邮轮母港片区打造成为全国首个以闽南文化为基础,集博物馆沉浸演艺、梦幻海洋广场、潮流经济于一体的文商旅集合,增加了旅游新亮点;另外将各类文旅活动、演艺活动及城市沙龙落地航站楼并开展多元互动,为游客提供了愉悦的目的地体验。”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和平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辞说。
同样,青岛也在邮轮港区内的多个历史文化街区打造“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业态,促进城区文旅繁荣。胡寅清特别提到,域内的大鲍岛街区今年以来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获评“国家级休闲街区”,目前招商率已达80%。
结合邮轮设施和VR装备沉浸体验海上奇景、模拟驾驶同款国产大邮轮、零距离欣赏“海上钢琴师”主题表演……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期间,上海月星环球港商场内人潮涌动,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特色邮轮风情。谈及邮轮带来的流量,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活动期间,环球港客流一天达到16万人次,客流和销售额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海上“驶入”商圈,上海“邮轮+”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邮轮经济与邮轮文化深度融合。上海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朱民表示,随着国产大型邮轮的商业化运营、邮轮运营主体的增加以及外资邮轮的回归,需要丰富的岸上旅游产品支持,以此提升邮轮乘客的体验度,拓展邮轮服务的价值链。
为进一步发力“邮轮+”赛道,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在今年6月开港开航当天,举行了以邮轮为主题的新人集体颁证仪式。据了解,广州南沙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今后将打造邮轮母港特色户外颁证点,吸引更多新人参加邮轮蜜月旅行。
凝聚多方力量应对行业挑战
今年是国内邮轮市场大规模重启的关键一年,相关产业及出入境游政策的持续优化,不断增强邮轮业复苏信心,邮轮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不过,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挑战与机遇并存。今年暑期,部分邮轮航次因尾舱甩单致使票价“跳水”,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推动行业思考如何跨越多重障碍,促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邮轮游艇发展首席研究员谢燮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邮轮属于相对高端的旅游产品,消费门槛相对较高,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消费模式尚不成熟。同时邮轮船票销售期短,市场反应滞后,难以迅速调整策略应对变化。另外,不少本土邮轮品牌新进入市场,在团队能力、销售渠道及产品创造等方面有待磨合。“尤其在传统旅行社分销渠道受到冲击,而本土邮轮还没有建立自有渠道的情况下,就会使得船票销售不畅。一旦市场出现异动,就会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他说。
对此,谢燮建议,邮轮公司需要找到自己的客户,专心打磨产品;邮轮港应当回归本质属性向着主业发力;地方政府要创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吸引邮轮公司集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健勇表示,应当对照国际标准,在邮轮购置、税费项目等政策方面进行同步创新改革,推动国内邮轮公司与国际邮轮公司享受同等待遇。此外,邮轮在应急管理体制完善、预案健全、协同机制提升等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他建议,首先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协调邮轮综合发展和政策发布方面形成合力;其次是要打造全产业链,即在上游提高邮轮自主设计的技术含金量,中游提升邮轮的运营能力培育市场,下游进一步引船靠港让游客上岸;再者是要开发丰富多样的邮轮产品供游客选择;最后是要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既让邮轮进得来,又让游客留得住,还让人才和物资用得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吴丽云认为,邮轮的产品设计除了要满足多样化的人群需求外,还要做好与登岸城市特色旅游产品的衔接。另外,她特别提到目前年轻人是市场主要的消费群体,“要让邮轮旅游这颗种子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这样会形成一个庞大且在消费方面相对高频的群体。”吴丽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