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绕城墙 观襄阳

■孙新志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9月09日   第 24 版)

  高大绵长、内夯实土外包青砖的襄阳古城墙,矗立在那儿,像一个威严健壮的将军,日夜守护着襄阳城,一守就是2000多年。

  

  历史上,王维、杜审言等文人墨客登城赋诗,多个著名战役发生在这里; 当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金庸武侠小说曾260次提及……这些都使得襄阳声名远播。襄阳古城墙更因历史悠久,保存相对完好,成为襄阳历久弥新的地理符号和旅游名片。

  

  我有一位来过襄阳的朋友曾这样说过:“不到长城,等于没去过北京;不上古城楼,相当于没来过襄阳。”说来惭愧,作为在此生活工作许久的襄阳人,我以前竟然没有完完整整地走完过襄阳古城墙一次。于是,在连续持久的阴雨之后,我重新登临古城墙,实实在在地走一圈。

  

  襄阳古城墙现有4个主门:临汉门(现小北门)、阳春门(东门)、文昌门(南门)、西成门(西门)。那天午后,我骑自行车到西门下,登临便从这里开始。登上城墙,只见西护城河像一个温婉的少女,在两岸垂柳的映衬下,静静依偎着一段恬淡的时光;南边,灰瓦白墙的襄阳人家倒映在水面,显示出一派秀美景致;北边,漫水桥上,一对新人携手驻足,在趁着天晴赶拍婚纱照……

  

  行至北城墙,周围顿时变得热闹起来。虽不是节假日,但城头依旧游人如织。操着南腔北调的男女老幼,手里提着的、嘴里嚼着的,都是北街刚出锅的风味小吃。一位老大爷抚摸着锈迹斑斑的古炮台,给小孙子生动讲述着扣人心弦的历史传奇故事。于临汉楼进进出出的人们谈论着:原来这里就是金庸小说里郭靖黄蓉夫妇镇守的襄阳城,也是真实历史上岳飞抗击敌兵的地方。

  

  站在临汉楼往南看,雄伟的昭明台遥相呼应,两楼之间就是闻名遐迩的北街。此街之上,叫卖声此起彼伏,林林总总的商铺“花枝招展”、各具风情。顿时,我联想到北街晚上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为“一条仿古街拉动了半个襄城夜经济”而感到欣慰。去年才开的“姊妹街”管家巷虽不及北街人气旺,但仍文气十足。几位身着汉服的姑娘,衣袂飘飘,在街巷间穿梭,这景象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

  

  立于城头向北望,但见宽阔奔涌的汉江之上烟波浩渺,蔚为壮观。江边高耸的小北门码头、官厅码头、铁桩码头门楼,默默讲述着昔日南来北往的水上繁荣。若到了晚上,对岸的高楼大厦亦将华灯闪烁。那时候,汉江两岸一边是流光溢彩的都市风情,一边是雄浑大气的古城韵味,古老文明与现代风尚交相辉映,仿佛把人置于梦幻浪漫之境。

  

  城墙在汉江一桥旁拐了个弯一路向东。东城墙的“荆襄锁錀”一手牵着襄阳公园,一手拉着古城内环路。襄阳公园,这座襄阳当时唯一的游乐性公园,如今虽已风光不再,却承载了很多襄阳80后的美好童年记忆。墙内新城湾,三三两两坐着几个老人,不知“白发谁家翁媪”?他们聊着家常,晒着早已发霉的心事,共话晚年的安稳与闲适。一个男子骑着一辆很有年代感的“二八大杠”,吆喝着“磨剪子抢菜刀”穿城而去,与古街老巷很是相得益彰。

  

  再往前约1千米,便是仲宣楼。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作下千古名篇《登楼赋》而建的。此楼双层重檐,气势恢宏,与黄鹤楼、晴川阁、岳阳楼并称“楚天四大名楼”。登临其上,“华夏第一城池”襄阳城的护城河尽收眼底。其虽没有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浩大气势,但“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矣”的惬意也一样占据游人心头。护城河,卸去昨日的戎装,化作一块碧玉,镶嵌在古城墙和环城东路间,映得万家清新可爱,也造就了供人们休闲散步,如西湖般的雅致空间。

  

  相比北门城楼周围的热闹气氛,南城墙上显得有些冷清。许是少了当年的“马蹄声狂乱”,南城墙上的地砖相对完好平整一些,但上面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裂印,依然甲骨文般地体现出其历经的沧桑。城垛上的墙灰,随手一抹,还是会簌簌掉落;墙壁梯形砌筑的方砖上,早已似“苔痕上阶绿”。

  

  墙外,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一大片建筑。其中房屋间绿水环绕,整个建筑群仿佛漂浮在水中的一艘大船。这就是襄阳的接待中心——南湖宾馆。与南湖宾馆遥遥相望的是烈士陵园,连绵起伏的青山黛峦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半山腰里,烟雾缭绕久久不散,像是在表达对英烈深深的思念和眷恋。

  

  城墙内,北津戍艺术区、汉江风画廊等文化场所排列其中。这些场所通过历史性的讲述、现代化的表达,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古城与世界的距离。

  

  据史料记载,襄阳城始于春秋早期的楚国北津戍,城池始建于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这些年,襄阳多次对古城墙进行了修建和完善,古城墙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几经上下,天色将晚,内环路摇曳的紫薇花,把我一路带回到城西。

  

  此次绕行在城墙上,无论是沧桑的城垛、凹凸的墙体,还是斑驳的地面,都让我感觉到每一处存在都是一个文字、每一条灰缝都是一个句子,一段段城墙连起来,就是一部厚重的襄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