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全域党建·银川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8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西夏区:多措并举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8月19日   第 21 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兴洲苑社区举办非遗传承兴趣班。

  “小马拉大车”问题是当前基层治理问题的集中反映、突出表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多措并举为“车”减负、为“马”赋能,让基层有盼头、跑得快,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为“车”减负从属地管理到各司其职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在于厘清权责边界。西夏区聚焦解决街道社区权责不清、事项不明,“巴不得放”和“舍不得放”等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基层减负真正“减”到实处。

  

  明晰权责。西夏区作为中央确定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试点县区,由区委书记牵头,抽调组织、编办、司法等各部门业务骨干,按照“责权一致、责能一致”的原则,通过现场推演、专家论证、会议研究等方式,组织各部门各镇街多次协调、反复商榷,大家从“面红耳赤”到“凝聚共识”,历时3个月,梳理4个镇街共1057项权责事项,期间征求意见5批次共1560条,最终经过区委、区政府印发,面向社会公布实施,进一步理顺了县乡权责关系。

  

  清理挂牌。2023年以来,由区委常委牵头推动挂牌整治工作,梳理各单位挂牌上墙内容,工作思路由“哪些需要清理”转变为“哪些必须保留,其他全部清理”,逐项审议、逐个清理,共清理社区外墙悬挂机构挂牌10余项、社区内上墙制度36项以及各类工作法、载体亮点70余项,减少开具证明事项29项。推动实施28个社区阵地优化项目,拓展服务功能室40余个,强化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体支撑。整合优化基层党组织星级、和谐社区等各类考核指标体系,将减负事项落在日常、落在经常。各监督部门下发清理借调人员、减少办文办会等相关通报10余次。

  

  强化监督。西夏区秉持“做不好日常监督后半篇文章,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的理念,健全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日常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督内容、工作流程、责任主体,加强清单运用情况的日常监督,对推诿扯皮、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这次权责清单划定后,我们退回上级部门权责事项81项,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了。”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炜说。

  

  为“马”赋能从激励不足到心有所盼

  

  西夏区西花园路兴洲南路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位空缺,一直没有合适人选补缺。今年5月,按照组织程序,西夏区采取基层选拔、社会选优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公开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3位优秀党员从40多名符合条件的人选中脱颖而出,等待最终考察确定。

  

  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西夏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吸收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热心为居民群众服务的人员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优化制度机制,确保社区工作者能够“拿得下、留得住、能晋升”。

  

  西夏区突出靶向培训,建立社区工作者初任培训、专业提升培训、书记履职能力提高培训及跟班实践实训的“三训一实践”机制,成立“头雁联盟”名师工作室,打造5个特色实训基地,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轮训1次,其他社区工作者每3年轮训1次,有针对性地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建立“四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将服务年限、选优评先、年底考核等作为影响要素,建立起逐年递增、正向激励的科学考核体系。通过为社区工作者缴纳“五险一金”、每两年从社区书记(主任)及副书记(副主任)中招录公务员事业编等举措,为社区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打通职业发展瓶颈。

  

  西夏区逐步树立“能进能出、优进绌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选用导向,推动建立了“社区抓网格、镇街抓‘两委’、县区抓书记”的三级后备干部库,储备及培育西夏区级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46名,并实施交叉交流培养计划。2024年试点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开选拔工作,第一次跨镇街实现了社区党组织书记“能者上、劣者汰”,兴洲南路社区刘丹等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走上书记岗位。

  

  整合力量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

  

  兴洲苑社区党员梁乙志爱好快板,社区党委通过搭建平台,帮助他成立了“红石榴快板队”。梁乙志也充分发挥专长,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演奏,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微宣讲,受到居民群众欢迎。西夏区积极开展“三挖行动”,充分挖掘在职党员、居民能人等社区内生资源,积极联动辖区单位、高校医院等重点资源,转变“小马”为“众马”,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西夏区积极挖掘辖区单位优势资源,盘活现有资源,以党建联建为媒介,充分调动商户、商圈、高校等各类治理力量,逐步扩大社区治理“朋友圈”。目前,各社区与252家小微企业、1400余家个体工商户达成党建联建共建协议,跨地域联建辖区以外的单位242家,完成各类民生实事750余项。

  

  深化网格员入户走访、日常巡查等工作机制,挖掘各行各业能人、热心人,培育社区治理帮手,对居民工作领域、才艺优势等逐一“过筛子”。将7600余名电工、律师、医生等纳入社区能人资源库,成立门球队、快板队、舞蹈队等社区社会组织520余个,带动2400余名社区能人参与社区治理,包括心理咨询师、非遗传承人、医护人员等社区亟需专业人才620余名。挖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专长,探索对不同群体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引导社区对矿调院、铁路局、机床厂、农垦集团等大型企业家属区摸排走访,摸排在职党员2200余名,引导204名在职党员担任小区楼栋长、195名担任单元长,最大化发挥在职党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