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版:高校党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校地共建发挥优势 “四联四转”双向赋能

■中共榆次区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22日   第 31 版)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街道玉湖社区与山西晋中理工学院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街道玉湖社区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联合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山西高校园区坐落于晋中市榆次区北部,共入驻高校10所,其中,本科院校6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专科院校4所(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能源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10所高校总占地9890亩,总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万人,在校生约24.2万人。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扛起“把‘榆次有座大学城’变成‘榆次是座大学城’”的属地担当,聚焦大学城、围绕大学生,以推动高校科技、人才优势与榆次资源、产业优势全面对接为目标,深入实施校地共建行动,创新“四联四转”工作机制,推动校地之间互融互促、互利互惠,推动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培养成长双向赋能、双向奔赴、深度交融。

  

  将组织联建作为立足点“一股绳”发力转变为“一盘棋”统筹

  

  榆次区把组织作为首要保障,以校地党群联建为统揽,汇聚高校、街道、社区多方党组织,围绕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团组织建设、学生实习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思想政治建设等展开合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

  

  建立校地合作政策机制。出台《榆次区全方位推动校地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榆次区街道社区与高校“校地融合”联合共建指导意见》,配强校地融合政策的“短板”,筑牢校地共建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助力形成榆次区街道社区与高校融合创新发展、资源优势互补、工作协同互利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校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提高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水平。

  

  建立校地党建引领机制。结合街道“一社一品”特色服务,构建街道社区、高校协同联动、双向赋能模式,按照日常课余时间常态化报到、寒暑假期集中式报到、重大活动阶段性报到的方式,围绕学生实习实践、基层团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引领、思想政治建设、多方位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实现校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进。

  

  建立校地结对沟通机制。1个街道对接1所高校、1个社区联系1所院系,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党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基层治理共同参与,为高校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创造条件。截至目前,全区9个街道党工委已与驻地13所高校党组织完成联合共建对接工作并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健全“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各高校院系根据自身特色专业和居民需求精准发力,梳理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文化建设等3类16项具体需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提供多元化生活类、学习类、就业类等3大类11项具体服务事项。

  

  将资源联享作为切入点“分散性”指导转变为“一站式”服务

  

  榆次区把资源作为第一要素,发挥大学城资源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对接。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区委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来榆创办科技型企业,叠加兑现税收、技术转让、创办孵化器、申报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等奖扶政策,支持有突出贡献高校教师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选进入青联、工商联、行业协会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优先交流到区直部门、学校、医院、企业等挂职副职,聚力抢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落点”。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围绕大学城做文章,特别是紧盯大学城大学毕业生。以长城集团“书咖·艺术里”项目为载体,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社会实践、成果转化等服务,及时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专项就业辅导讲座、实习就业岗位推荐、就业竞赛指导等工作,真正让学在榆次的广大青年人才留在榆次,让榆次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第一选择。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邀请高校博士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组织开办“博士大讲堂”,重点围绕醋产业发展、新能源、红色文化等方面开展100余场专题讲座,助推榆次跻身新时代人才队伍“第一梯队”夯实领跑优势。比如,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张秀红博士走进山西醋乡——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以“山西老陈醋酿造工艺”为题,对蒸、酵、熏、淋、陈等酿造工艺环节进行了详细阐释,让企业负责人充分感受到山西老陈醋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坚定了做好醋产业的信心与决心。

  

  将活动联办作为结合点“一头热”发展转变为“两头甜”合作

  

  榆次区把开展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充分结合街道党建优势和学院学科优势,以宣传教育、文化交流、基地共建为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基层治理精准对接。

  

  联推宣传宣讲活动。用活“共享课堂”“社区党课”等讲习品牌,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服务双报告双报到”等活动,走村入户传党音,理论宣讲润民心。比如,锦纶街道玉湖社区与山西晋中理工学院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群众普遍关注的法律知识,并发放法律知识小册子100余份。形成党群一心、群策群力、“服务能力+基层治理”双提升的生动局面,营造了全民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联推惠民文体活动。以妇女节、建党建军纪念日、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联合结对高校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新建街道与在校大学生联合举办趣味科普进社区活动,开设少儿启智、成人减压魔方课堂,开拓智力,提升脑力;通过文化交流合作,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联推就业实践活动。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比如,晋华街道康乐社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主动与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非公党组织对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所学专业实习岗位,由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担任导师,指导大学生逐步适应走向社会的身份转变。同时,发挥印象城、雅园商圈党建优势,邀请商圈经营骨干、新业态创业群体等分享创业经验,解答高校学生职业规划问题,拓宽大学生毕业就业渠道。

  

  将难题联解作为落脚点“千条线”治理转变为“一张网”整合

  

  榆次区把解题作为关键环节,由街道党工委指导,社区党委牵头,联合高校师生共同组建公益型志愿服务队,以认领群众“微心愿”的方式为抓手,广泛链接各类资源,提供多元服务项目,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和大学生志愿者真心实意解民忧、真抓实干纾民困、真情实感暖民心。

  

  以校地合作赋能产业发展。组织企业赴晋中学院、中北大学晋中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和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进行校企对接,开展“高企进高校”活动,对重点实验室、中试车间进行观摩,并召开座谈会,鼓励区内企业新建创新平台,打造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同时,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创业33条》,鼓励扶持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在榆创业,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知识与资本、创业与创新的有机融合。

  

  以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以校地合作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合作、精准对接”的原则,积极引进高校团队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比如,西郝村联合山西示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展了“艺助振兴——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墙绘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以上好“一堂美学实践课”和“一堂国情社情思政课”为目标,立足艺术实践小单元,紧扣服务社会大主题,绘就美丽乡村美化提升彩绘500余平方米,在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同时,助力西郝村乡村振兴。

  

  以校地合作赋能民生服务。广泛动员青年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群众受益的志愿服务行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专业优势,努力实现服务基层和学生成长双丰收。比如,锦纶街道玉湖社区针对人口密集、老年人居多的特点,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结对共建,以打造“宜养社区”为特色,率先在玉湖社区建立社区“中医阁”,从三餐搭配、中医保健、养生茶饮等方面入手,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讲座,推广穴位保健等中医保健服务和学校特色“护肺保健操”、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引导术,就近满足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让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居民健康生活,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图片由榆次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