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凝聚起全党全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聆听国家改革前进的足音,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坚定。
经济体制改革阔步向前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多项改革部署,勾画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新时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十多年来,我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过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十多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发挥年度计划宏观引导作用,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和经济政策均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十多年来,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立。十多年来,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持续推进。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
发展不停止,改革不停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全会还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0.7亿人、2.4亿人、2.9亿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功能完备的社保体系基本建成,是国家不断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的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持续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湖南省株洲市糖尿病患者谭先生确诊患2型糖尿病已十余年,当前主要依靠胰岛素控制血糖。谭先生表示,胰岛素集采降价后,他平均一年可节省近2600元。
“集采前要68元一支,一个月要4支,合起来200多元钱。现在胰岛素通过集采,药品价格降下来了,一支20元,还可以通过特殊门诊报销70%,用药负担明显减轻了。”谭先生说。
截至目前,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覆盖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19.8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达35.24万家。
切身感受到改革红利的还有来自河南省的赵炯凯。今年5月,网约车司机赵炯凯在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申请了“一张床”,每个月租金仅为500元,还可享受公司100元补贴。
“1个房间有4张床,每张床都挂着块睡帘,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看见有人拉上睡帘,我会去共享区域看电视或做饭。”赵炯凯说,共享区域有厨房、餐厅、洗衣房、阅读影音区等。
根据一线建设者管理者租赁需求特点,上海积极探索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升级打造租金可负担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作为上海市“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快递外卖、环卫绿化等城市建设和基础公共服务行业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新就业、创业的初创人员供应。
多渠道保障群众“住有所居”。目前,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新市民住房困难得到缓解,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生态底色不断擦亮
湘赣交界处有条河,在江西叫萍水河,在湖南叫渌水。2019年以前,河流上下游遍布钢铁、化工、建材等工厂,水体一度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沿河群众的生产生活。
转机出现在2019年7月,赣湘两省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上下游的职责和义务,双方约定以交界处断面水质为依据,如果当月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由湖南补偿江西,反之则由江西补偿湖南。
协议签订后,一场围绕萍水河治理的攻坚战全面铺开。淘汰整治高耗能企业、关停两岸养殖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在萍乡和醴陵两地联手努力下,萍水河碧波清澈,沿岸的污染企业被绿色产业取代,两地干部联合巡河。
萍水河的蜕变,映射出的是我国近年来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的新成效。
——天空更蓝了。2023年,全国大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
——河湖更清了。与2012年相比,2023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高27.8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
——土地更绿了。2023年,我国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40年“双增长”。“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启动,完成造林种草1800万亩。
成绩单背后,是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
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公布,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幕。作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系统部署。
2016年4月,《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印发,提出了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
2021年9月,《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对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今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施行,以立法形式确立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标志着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开启法治化新篇章,“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通道加速打通。
……
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改革步伐从未停歇。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循大道,至万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亿万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