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全域党建·菏泽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牡丹区:“牡丹之乡·红色驿站”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08日   第 19 版)

  菏泽市牡丹区成立驻苏州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创新打造了“一核三站、四位一体”的“牡丹之乡·红色驿站”,统筹推动党员管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返乡创业工作,牢牢攥紧了联系服务流动党员的“风筝线”,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建强组织+选好头雁”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流出地党组织可以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地办事机构等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这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牡丹区本着“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的原则,在区级层面成立了流动党员党委,并以此为枢纽,统筹推进各地“牡丹之乡·红色驿站”建设,将分散化、碎片化的各类流动党员群体纳入统一的组织架构中,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对在外流动党员的集中管理与服务。

  

  建强一批“主阵地”。制定《关于开展“牡丹之乡·红色驿站”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导,组织、人社、招商等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以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核心、“返乡创业服务站”“招才引智工作站”“招商引资联络站”三站协同发力的“一核三站、四位一体”的“红色驿站”总体布局,积极推进牡丹区籍人士集中的大中城市“驿站”建设工作,目前已先后在北京、天津、青岛、成都等地建立“红色驿站”34个。

  

  选拔一群“领头雁”。突出政治标准选好支部带头人,挑选在外优秀人士担任流动党员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三站”岗位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把“红色驿站”建设成为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组织凝聚务工群众、支持服务家乡建设的枢纽。

  

  设置一个“孵化站”。成立牡丹区返乡创业促进会,设立党支部,将尚不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三站”党员纳入管理;建立“双培养”机制,把流动党员培养和优秀人才培养相结合,既把在外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又把流动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为驿站建设不断充实后备力量。

  

  “精准管理+跟踪服务”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家

  

  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大多只是发生地理位置上的“流入流出”,与“流入流出地”很少发生关联,久而久之会缺乏归属感、责任感。牡丹区建立健全驻外党的组织体系,加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做到“红色驿站”和流动党员党委信息互通、双向联动,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发流动党员内生活力,为干事创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摸排联动,提升信息效率。建立常态化摸排机制,每季度对全区流动党员排查一遍,全面梳理流动党员在外流动情况、交纳党费情况等;定期维护灯塔流动党员管理系统,采取“一周一监测、一季一更新”的方式,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动态管理。

  

  强化教育考评,提升管理力度。抓实组织生活制度,对工作地点比较固定、在外时间较长的流动党员,将其组织关系转入在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按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利用“学习强国”、牡丹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将流动党员在外表现作为“两评一考”的重要依据。

  

  强化关心爱护,提升服务温度。积极发挥在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功能作用,协调有关部门维护好牡丹区籍党员群众在创业就业、薪酬落实、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在外流动党员解决各类实际困难672个;以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为契机组织大走访,帮助在外及返乡人士解决拆迁、子女入学、房屋租赁等事项320余起。

  

  “搭台赋能+归雁兴乡”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流动党员的地域认同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鼓励党员为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是提升外出流动党员凝聚力的重要方式。牡丹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委的居中联络优势,推动家乡与驿站、驿站与驿站、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共建共享资源、信息、市场,全力助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

  

  搭建资源共享“立交桥”。借力“互联网+”,创建返乡创业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及时收集、推送在外菏商的需求信息,协调驿站做好交流。设立18个镇街返乡创业服务站,540个村级联络点,协助13家企业到外市开拓市场,向32个城市推介牡丹系列衍生品、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农副产品等50余种特产。

  

  打造归雁兴乡“快车道”。通过“红色驿站”开展“身在异乡当先锋,我为花乡作贡献”“情系家乡·鸿雁反哺”等系列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宣传推介会,引导鼓励在外人士回乡投资兴业。目前,34个“红色驿站”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46个、投资总额101.2亿元,吸引返乡创业、投资兴业人员4.3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1万户,为牡丹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编好招才引智“英才谱”。在“红色驿站”建立在外就业创业人员信息库,构建与牡丹区籍高层次人才常态化联系机制,适时组织回乡考察重大项目,助力企业招才引智。自2023年以来,牡丹区新增返乡创业人员4579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65家,引进过亿返乡创业项目3个,为全区返乡创业、双招双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