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

强基兴业稳步发展 因地制宜专精创新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08日   第 11 版)

  北斗智联(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自动化车间内景。叶中华摄

  位于宿豫区的宿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风光鸟瞰。宿豫区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全国各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

  

  如今,发展新质生产力正从理论走向实践。在此背景下,各地进展如何?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一探究竟。

  

  筑牢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阵地

  

  走进宿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在北斗智联(江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智联)智能工厂车间内,只见全自动贴片机正在不间断工作,一个个集成贴合好的电子元器件主板下线成型。

  

  “应用于北斗导航产品的每块主板上有1400颗左右电子料, 一条贴片线每天可以贴合600块左右主板。”北斗智联党支部书记王万家指着全自动贴片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公司现拥有专利58件、软件著作权136件、知识产权逾700项。

  

  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据了解,北斗智联于2011年推出的全球首款北斗导航产品,便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北斗高精度导航系统的精度可以由通常车载导航米级或十米级做到厘米级,能够清晰地判别车道,为车道级导航、自动驾驶或高阶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场景提供支持。

  

  “公司导航产品销售量在国内自主品牌车辆领域已位居第一;公司经济增长速度近3年平均在30%以上,研发投入占营收的3.5%左右,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瞪羚企业。”王万家表示。

  

  产品质量决定企业市场地位。在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秀强玻璃)展览室里,中国城市报记者被讲解员讲述的一个故事深深吸引——“砸”进国际市场的秀强玻璃:2010年,公司创始人卢秀强决定砸掉市值百万元的被日企退回的“色差玻璃”,并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技改解决了产品色差问题,生产出符合日企验收标准的彩晶玻璃。此后,秀强玻璃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在相关国际市场的地位亦愈加稳固。

  

  “依靠科技创新,秀强玻璃不仅挽回市场而且一路高歌猛进,自主研发生产出多曲面、MI、晶钢、幻彩、岩板、AG、AR、杀菌等玻璃,应用于家电、厨电、卫浴、电子、新能源BIPV等多种场景。”秀强玻璃办公室主任袁方说。

  

  以北斗智联和秀强玻璃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宿豫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截至2023年底,高新区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6家、高新技术企业153家;获批省级瞪羚企业32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三部主任毛科俊称,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对此,宿豫区因地制宜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推进新材料、特色金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发展壮大。

  

  2023年,宿豫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5.0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96%,其中新材料产值突破200亿元;汇聚了10余家细分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占据全市“半壁江山”。

  

  积极布局富有特色的未来产业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宿豫区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炎炎夏日,刺眼的阳光被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储能)内的光伏车棚所吸纳。这是记者走进该企业首先看到的场景——变“害”为利,既为人车遮阳又为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

  

  除了这个“小设备”,更引人注目的是矗立在厂房外即将发往国外的像集装箱大小的液流电池柜。

  

  “这是我们为国外客户定制的。”时代储能副总经理项瞻峰介绍,公司自主研制的核心产品——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同时适用于调峰和调频,寿命周期大于20年;电解质由C/N/H/O等自然界丰富的元素组成,离子交换膜为非含氟材料,环境友好;其他材料廉价易得,降本空间大;可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场景。目前该公司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宿迁市科技计划;累计拥有国内外专利超百项。

  

  “公司已实现电池内部所有部件均独立自主生产,将打造以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为主体的国内最大一体化长时储能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预计未来可实现年产能5GWh,经济效益达150亿元。”项瞻峰说,公司已成为宿豫区未来产业关联企业。

  

  宿豫区发展和改革局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张昆透露,围绕积极融入全市“3+1+X”未来产业体系(“3”即制造端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产业,“1”即应用端元宇宙产业,“X”即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通用智能、零碳负碳等前沿领域),宿豫区结合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摸排储备未来产业关联企业4家。

  

  擦亮发展底色“修渠引智”汇聚能量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作为国内领先的具备全栈全域开发、制造、供应能力的汽车智能网联企业,北斗智联依托“绿色+智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并收获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两项国家级认证,在绿色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23年,全区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宿豫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达表示,该区下一步将着力落实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要求,组织实施企业传统产业焕新转型、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力争今年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匹配的科学机制,也是宿豫区的着力点之一。

  

  “为充分发挥科技政策激励作用,高新区每年投入不少于400万元的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申报等工作;2023年高新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4件,同比增长73.21%。”高新区科技局局长胡涛说。

  

  “宿豫区深入实施‘三双共进’培育机制,持续推进科创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共计9家,其中国家级3家。”宿豫区科技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朱栋凯介绍,该区2023年新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现拥有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 省级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家。

  

  此外,为新质生产力营造相适的发展环境,宿豫区全力推进产才深度融合。2023年以来,该区征集技术需求近百项,汇总整理高校院所成果400余项;组织近百家企业和武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5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政产学研对接,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26项;引进外专A类人才4人,获批省外专百人计划项目1项;为奇纳新材料、秀强玻璃等26家企业申请创新券奖补402万元;2023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宿豫区持续推进人才“引育留”工作,积极申报人才项目,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2023年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3个,2024年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2个……

  

  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引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30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4人、省“双创人才”43人;新竣工人才科技项目56个,其中人才项目20个,国家级人才项目5个。

  

  为了留才,宿豫区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优化落户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相关服务。宿豫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张永志提供的人才政策补贴及兑现情况表显示,市、区政策叠加,人才补贴规格为:博士最高可申领 76万元、硕士最高可申领40万元、“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最高可申领24.5万元、普通本科生最高可申领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