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悦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当一个“吃货”决定去南方

——读马伯庸新作《食南之徒》

■赵春晖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01日   第 23 版)

  “如果你喜欢历史和美食,那么一定不要错过《食南之徒》。”合上书,这是我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作为马伯庸的忠实读者,他的作品我向来第一时间入手阅读。其新作果然还是熟悉的感觉,依旧是在历史和虚构的夹缝中衍生出一段传奇故事,只是这次的主角略显不同,他是一个地道的“吃货”。

  

  唐蒙,一个在史书中只留下简短记载的人物,他的主要事迹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根据司马迁的记录,唐蒙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曾参与出使南越。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唐蒙开拓西南有极高的评价,觉得此举“诚为凿空”,可与张骞开通西域的壮举相提并论。

  

  像唐蒙这样一位有着突出贡献,可生平存在大量空白的人物,实在是小说家最好的素材。马伯庸截取史书里的寥寥数语,确定框架,信笔写来,成就了《食南之徒》这部小说。他把唐蒙设定为一个聪明机智且喜好美食的人物,所以美食与历史,自然是这部作品两大主干。

  

  南越国气候宜人,食材丰富,堪称饕餮之徒的天堂。当一位大汉的资深“吃货”唐蒙出使南越,自然是要大快朵颐一番。“肉块的大小要切均匀!穿串的时候要肥瘦相间!”小说开场就用一顿烧烤来确立唐蒙的形象,继而引入仙草膏、椰子、蛇羹、嘉鱼等诸多食物。从美食制作手法到味道,马伯庸写起来不厌其烦,很能勾起读者的食欲,读得人口水直流,几乎算是一部历史小说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全书最核心的元素同样也离不开美食——蜀枸酱。在历史上,唐蒙之所以能够留名青史,主要归功于他在西南的开拓。实际上,其目的是为了灭掉南越国,可南越国地势险要,西汉无法轻易用兵。在出使南越国时,机缘巧合中唐蒙吃到了蜀枸酱,因此他猜测可以从西南绕道进攻南越国,一场因为美食而导致的灭国之战就此上演。

  

  在小说中,依唐蒙的本心,他本无意出使,但是因为自身出众的才干而被选入使团。可在来到南越国之后,唐蒙却发现了惊天的秘密。小人物被动卷入大阴谋、酷爱美食、头脑灵活似侦探……这些人设组合起来很吊人胃口。作为近年风头正盛的作家,马伯庸善于营造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主角人设。《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捕快、《三国机密》里的真假皇帝、《古董局中局》里的文物贩子……可以说有了这些好的人设,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全看文字的节奏和情节的编织。

  

  美食推动故事,阴谋串起剧情,《食南之徒》的阅读观感是很不错的,它有着洗练的文字、曲折的情节,但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传递出了一种有年代感的地理认知。从四川可以前往广东,这在今天是一个常识,可是回到西汉,当年的中原人对于世界的认知相当混沌,北狄南蛮、西戎东夷这类词汇正是典型的概括。

  

  中原之外有什么?这是困扰当时西汉人的问题。张骞探索西域,唐蒙经略西南,都是成功的案例。其实西汉还曾派人探索前往古国身毒的道路,只是使者后来被滇王扣在滇国,没能实现到达身毒的愿望。也许还有其他的探索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但他们的贡献不能被遗忘。正是有这样一批勇于开拓的人存在,中原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才逐渐清晰。所谓“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由西汉开启的对外拓展大潮,一直激励着历代后人,以一种动态认知的模式,不断改写着中国人对地理的认知。

  

  以历史小说还原当时的故事,更要传递出当时人的观念,这是马伯庸高出其他同类作家的地方。如果一部小说只是讲述传奇故事,那么它就仅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只是载体,它背后传达出的精神才最能打动人,捕捉历史长河中的碎片,给被遗忘的瞬间以记忆,这正是历史小说的价值所在。

  

  阅读《食南之徒》,读者可以建立起对南越国的初步认知,这得益于作者撰写过程中下的功夫。和《大医》《长安的荔枝》类似,马伯庸的考据癖在此书中又一次得到了展示。书中涉及的南越国风土人情、建筑风格、人文掌故等等,皆有考古资料可以佐证。像书中提及的南越国王赵佗种下的几颗枣树,就来源于南越王宫水井里出土的竹简。历史与文学遥相呼应,让人读来顿觉厚重。

  

  当然,本书也并非没有遗憾。也许是大量作品被影视化的缘故,能明显感觉到马伯庸在写作时自觉向影视改编靠拢,字里行间有着很重的镜头感,好处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缺点则是套路感比较明显,特别是起承转合设计感更重。而且对于常年阅读马伯庸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结尾显得过于仓促,味道不够,有些令人意难平。不过整体而言,白璧微瑕,无伤大雅。

  

  “美食不会骗人,每个人在它面前,都会露出本性。”品美食,读好书,确实是人生的乐事,只是史书中记载的蜀枸酱到底是什么?历史上的唐蒙,成就功业的细节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实在费人思量,小说给出了一种假想式的回应,可真实的历史究竟为何,总是令人浮想联翩。但愿像马伯庸在后记中所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借助考古发掘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