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版:党建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省六盘水市: “选育管励”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中共六盘水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6月24日   第 31 版)

  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积极探索构建选聘、培育、管理、激励“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组织在全市27个街道224个社区开展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力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加强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坚持严格选聘以源头成色保证队伍底色

  

  六盘水市在把牢“入口关”上下功夫,切实以源头管理的成色服务保障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底色。

  

  严把资格条件。建立市、区两级组织、政法、民政、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社区工作者资格审查联席会审机制,在首次认定中重点审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度等“7项内容”,在新选聘中严明年龄、学历等“8项资格条件”以及“11种不得报考情形”,并将资格审查结果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社区工作者全部政治过硬、群众信任。

  

  严明选聘程序。明确社区工作者一律通过县级统一组织、公开选聘方式进入,参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程序,采取公开发布招考简章、联合开展资格审查、统一组织笔试面试等方式进行,确保选聘过程依法依规、公平公正。2023年,全市新选聘社区工作者171名,社区工作者总数达2334人,全市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36人。

  

  严选优质人才。突出“年轻化”“专业化”导向,着力选聘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更优、功能更强。2023年,全市新选聘社区工作者35岁以下占92.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5.91%,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等证书人员达476名、占20.39%。

  

  推进系统培育以精心育才打造全科人才

  

  六盘水市围绕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开展系统培养,全方位、多元化打造“全岗通”“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

  

  抓实教育培训。建立社区工作者初任培训、履职培训、学历提升培训和实践实训的“三训一实践”机制,依托党校、市内高校(职校),整合政法、司法、应急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发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8类教学课件,建立5个社区实训基地,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轮训1次,其他社区工作者每3年轮训1次,有针对性地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

  

  强化实战锻炼。探索推行跟岗锻炼、观摩比武等实战化培养措施,打造24个“名书记工作室”,组织260余名社区工作者参加“导师帮带制”计划,2023年共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岗位练兵”“擂台比武”27场次630余人。

  

  提升专业水平。在薪酬体系中设置100—600元的职业资格津贴,每年由组织、民政等部门动员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整合师资力量为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题培训、推送学习资料、组织模拟考试,全市社区工作者持证人数从2022年的8人激增至157人,2024年报名参考人数同比增长68.9%。

  

  完善管理制度以机制增量提升服务质量

  

  六盘水市坚持用制度管人,立足服务主责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明晰服务职责。细化社区工作者“9项服务职责”,健全社区工作者延时错时、帮办代办等服务机制,分类推行社区“两委”班子“包格联户”、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每周“两走访、两排查”、专职网格员“六必到、七必访、八必报”等服务措施,严明日常考勤、请销假等6条纪律原则,畅通群众投诉反馈渠道,坚决防止为群众办事服务敷衍了事、推诿扯皮。

  

  细化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推行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组织考评与群众评议“双结合”考评机制,细化制定“奖优罚劣”5条措施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9种情形”,树立能进能出、优进绌退的鲜明导向。2023年,全市共有451名考核获优秀等次社区工作者按规定提前半年晋升岗位等次,因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等原因解聘辞退8人。

  

  推行备案管理。制定社区工作者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年度考核”“学历经历”“入团入党”等8类材料分装标准和“6条档案管理纪律”,实现全市社区工作者全部逐人建档。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备案管理要求,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加强激励保障以政策拴心促进工作安心

  

  六盘水市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制定拴心留人的激励和保障政策措施,确保社区工作者工作安心、专心、舒心。

  

  落实薪酬保障。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5岗20级40档”薪酬体系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保障要求,推动社区工作者薪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社区工作者薪酬较推行职业体系建设前增长800元左右,最高“一岗”为5600元、最低“五岗”为3000元。

  

  拓宽上升通道。健全社区工作者递进培养、岗位晋升机制,鼓励市、区国有企业定向社区工作者招考,推选优秀工作者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不断畅通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6名社区工作者晋升岗位,38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省、市、区“两代表一委员”,27人通过招考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储备“两委”班子后备力量685人。

  

  常态激励关怀。实施学历提升三年行动,依托市内高校职校,组织68人参加“高升专”“专升本”学历提升,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对毕业评定“优秀”等次的补贴学费书费的三分之二,“合格”等次的补贴学费书费的50%;推行社区工作者常态谈心谈话、“政治家访”、困难人员慰问等关怀措施,落实松绑减负要求,扎实开展“五减”行动,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精力用在抓落实和服务群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