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减负强服务 治理提效能

地方基层减负行动透视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6月24日   第 11 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通过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建成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部景观。九龙坡区委宣传部供图

  基层是服务广大群众的最前沿,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为基层减负,给实干赋能。从减少“文山会海”,到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从明确责任清单,到科学地进行属地管理……聚焦“减负”和“赋能”两个关键词,近年来,多地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建强基层社区工作专业队伍,建设智慧社区为居民提供高效服务等多种实践,深入开展基层减负行动,获得干部群众广泛好评。日前,中国城市报采访重庆市九龙坡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三地,了解其在基层减负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坚持真抓实干减轻基层行政负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解决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材料、开不完的会议、停不了的检查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专心致志干事创业,一直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广大党员干部高度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九龙坡区坚持党建引领,全力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不断深化完善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综合体示范建设样板;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强基赋能”三年行动计划,多管齐下推动基层治理减负增效,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简机制、减牌子,为基层组织减出新气象。九龙坡区制定实施了《九龙坡区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督促党政群机构和各镇街严格执行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将落实情况纳入区级部门、镇街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相关区级党政群机构考核评价内容。同时,九龙坡区开展专项挂牌整治清理行动,从切断源头入手,统一规定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数量、名称、式样和位置。

  

  “减负与实干,是基层减负工作的一体两面,减的是花里胡哨的虚功,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实绩;减的是毫无必要的形式,加的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九龙坡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落实基层减负、治理增效的过程中,重庆市“一表通”系统也是灵活运用“加减法”的好法子。去年,在数字重庆建设整体构架下,重庆市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报表负担问题,自主开发了“一表通”智能报表组件并启动了相关推广应用工作。该组件设置于“渝快政”APP内,其特点是对各级各单位需要镇街报送的原始报表进行系统梳理,精简整合形成高频业务报表,从而为基层减负增效。

  

  减负有没有减到点上,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近日,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宣传统战岗工作人员蒲春燕十分开心。“确实是动了真格,要把我们基层干部从表格负担中解脱出来。”蒲春燕说,“对于我这个岗位而言,以前每个月来要表的部门基本都在10个以上。10多张表格,核对数据、翻查资料、审题填表,月月报、季季报、年年报,工作压力繁重。在本月,我只参与完善了2个表格的数据。如今,那些内容相近、数据重复的表格都被整合掉了。”

  

  报送的渠道减少了、报表耗时减少了、专职报表人员减少了,让九龙坡区的基层干部真正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一表通’系统实行后,我可以利用省下来的时间放心进社区、下网格,接触更多的居民群众,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为他们办实事。”渝州路街道民政事务岗工作人员唐岱笑着说。

  

  建强专业队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的组织力量、专业力量、自治力量,把规范社区准入事项、减少考核评比、清理制度牌匾等作为减轻社区负担、提升治理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引导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明确新增事项要经县级基层政权与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方可进入,属于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对于清单以外的工作事项,社区有权拒绝。

  

  目前,吴忠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对外挂牌4794块,清理内部上墙制度7417项,取消不合理证明345项。建立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将社区原来承担的53项事务清单合并压缩为5大类26项,明确8项网格办理事项,确保社区有精力有能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过去社区干部爬楼拆卫星锅、敲门收暖气费,偏离了服务居民的主责主业,我们累得够呛,群众也不满意。现在好了,我们可以专注于办实事、一心一意为居民服务了。”拿着手中的吴忠市社区准入事项清单,吴忠市青铜峡市黄河楼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高磊感觉自己轻松了不少。

  

  为减少群众反复咨询、多头递交材料的现象,吴忠市利通区多个社区改造升级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加了集成服务事项后,我们窗口人员由过去4人减少到1人,其他工作人员就可以进村入户帮办代办、调解矛盾、收集诉求等,更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利通区板桥乡梁湾村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说,推行“全岗通”服务模式后,梁湾村服务群众186余人次,提供上门服务35余次,并通过“兰花帮办”视频帮办代办6件,实现居民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

  

  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在实践第一线考、在群众口碑中评,需要整合更多各方专业力量到基层减负工作上来,形成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合力。

  

  对此,吴忠市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积极培育“五社联动”示范社区7个,全市1200余家公益性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31.43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一线,精准对接居民服务需求;吸引凝聚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以党建推动幸福在居民“家门口”升级。

  

  建设智慧社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真正从群众需求出发,智慧化改造就不是“空中楼阁”。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通过建设智慧社区综合生态体系,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居民提供多种便捷服务。

  

  通过社区门口的电子屏就能一键呼叫出租车;智能书柜与图书馆信息同步,在“家门口”扫码就能借阅图书;通过身份识别后,社保、医疗等相关政策信息实时推送……在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北海路街道,这些智慧便民场景是该区开展全域智慧社区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缩影。

  

  “通过科技手段为基层治理减负赋能,让居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推动基层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向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发展,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真正实现‘智治’和‘智变’。”奎文区北海路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张同良谈起建设智慧社区赋能基层减负的话题时说道。

  

  为让智慧化、信息化的福利惠及每一位社区居民,奎文区制定了《奎文区全域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社区治理服务新形态。目前,奎文区已有37个社区通过省级智慧社区验收,北宫东街社区、南湖社区、胜利街社区首批通过5A和4A级智慧社区国家标准体系认证。

  

  为基层减负,智用便捷办公资源。奎文区北海路街道南湖社区党委副书记潘东礼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通过建立数据协同体系,实现数据直达社区,改变了过去由社区人员入户走访采集数据的旧模式,消除了社区人员工作负担繁重、数据冗余等弊端。奎文区大数据局对上申请各部门数据接口71类,与社区自有数据比对分析后,形成有效数据返回社区工作终端,提高了数据汇聚效率和数据质量,同时让基层工作者减少了相应的办理工作,节约了时间。”

  

  “小区实行智慧化改造后,有了高科技帮忙,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奎文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举例介绍,针对城市中较为常见的高空抛物行为,奎文区多个社区在楼前安装了摄像头,智慧平台可以通过算法即时识别,并精确定位到物体抛出的窗口及门户;社区内的人工智能视频监控还能够对社区内发生的人员聚集、车辆违停、消防通道占用、翻越围墙等多类隐患事件进行自动识别,系统发出提醒,工作人员就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处理,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安全,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未发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