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政策加码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6月17日   第 03 版)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能级提升、协作配套强链、质量品牌创优、高价值专利培育、数字技术赋能、特色金融助力、服务体系升级八大工程,全方位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图为江苏思维福特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精密零部件订单。
  中新社发 翟慧勇摄

  6月13日,湖南省聚焦有色金属及锻铸造产业举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会;6月12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就《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5月28日,珠海高新区向138家新认定的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拨付2024年度首批奖励资金共计1380万元……多地近期出台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一大批中小企业凭专精特新脱颖而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

  

  各地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背后有何考量?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新趋势?又面临哪些痛点难点?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多地鼓励企业转向专精特新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有效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地方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浙江大学企业投资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邬爱其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掌握关键技术,为产业能级提升提供了有效、强大支撑。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邬爱其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确保我国在外部压力下维系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安全可控的重要力量。在邬爱其看来,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有助于打通产业链堵点卡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邬爱其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关键元器件等配套供应,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融入大企业供应链生态,而且拥有专利技术、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作为核心资产,可以在各自细分领域展现出竞争优势,有助于培育出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撑形成的产业集群,通过加强创新协同和深化产业相关性,能够显著提升创新能级和运营效率,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邬爱其说。

  

  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加速释放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超七成。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3.4万件,同比增长24.2%,占国内企业总量的73.4%。

  

  邬爱其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显著影响;另一类是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科技服务的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工业数据安全等新兴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在数字经济较好的城市,这些企业展现出强大市场潜力和创新能力,部分已发展为独角兽企业。

  

  “近年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明德认为,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产业链整合方面表现出强大能力,通过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董明德表示,未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继续保持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此外,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将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谈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新趋势,邬爱其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正形成双向赋能的紧密关系。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为龙头企业带来创新产品和服务,巩固其市场地位、提升竞争力。同时,龙头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市场机会和合作资源,促进其快速成长和产业升级。

  

  邬爱其还提到,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兴起和广泛应用,产业链重构,数字平台不断涌现。数字平台为中小企业链接和服务更多的客户群体提供了可能,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得益于数字平台生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望突破成长瓶颈,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人才技术等挑战

  

  在受访专家看来,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人才支撑不够充足、融资难度大和融资成本较高等。这些挑战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受了较大压力。

  

  “人才缺少是制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董明德介绍,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这对企业的持续创新和提升竞争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此,邬爱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吸引、集聚、留用优秀人才方面存在困难。企业规模较小且知名度可能不高,往往难以与大企业竞争,无法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除了人才,技术创新同样是“拦路虎”。“尽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其细分领域内具有技术优势,但当前技术变化迅速,尤其是数字技术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在应用和创新技术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邬爱其说。

  

  “整体而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上还存在不足。一些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导致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不足。”董明德说。

  

  董明德介绍,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正在积极呼吁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税率为15%,商会建议将专精特新企业的税收税率进一步降低到10%,以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就技术创新而言,董明德还提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还面临着知识产权被侵犯的风险。由于一些企业维权和应诉能力较弱,难以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可能导致企业的创新成果被他人非法使用或窃取,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

  

  多方联动齐发力全面助力专精特新

  

  在受访专家看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多方联动,全面发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邬爱其建议,企业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外部培养与内部培养相结合。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在技术创新方面,邬爱其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与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或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大企业也可以通过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合作,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市场机会。

  

  在企业管理方面,董明德建议,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对于家族式管理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逐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方式,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同时,企业要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德国的“隐形冠军”、日本的“高利基企业”、韩国的“强小企业”“中坚企业”等,与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具有高度相似的特点,其发展历程、主要特点、成效经验等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成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对此,刘向东认为,可借鉴国际经验,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中小企业稳健发展,发挥大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支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利用双元制、订单培养等方式培育技能人才;完善家族企业接班人制度,支持企业代际继承和创新发展。

  

  董明德认为,可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企业抱团研发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加强专利成果共享和转化应用,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基金积极打造耐心资本,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要加大政策补贴力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