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特色办学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小学:

“四课”融合赋能学生课内外阅读体验

■罗尚鑫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22 版)

  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小学近年来着力开展以“问源”为主题的语文校本教研,围绕着“源”字核心,构建“问源”校本教研体系,其核心是“溯源获智文化课程”,重点是课堂教学繁衍出的“读思写练”课程实践活动,其重心落在“读与写”上,凸显学科阅读、创意写作的特质,学校持续深化“递进式”校本深阅读,推进“四课”(即课堂引领、课程推进、课后拓展、课标助力)融合,助力阅读成长。

  

  课堂引领落实常态化学科阅读课程

  

  课堂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抓实课堂阵地,强推课堂引领,落实“常态化”的语文学科阅读课程;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各种课型,让学生读中悟法、读中有乐、读中成趣。通过阅读引领,形成阅读技能,让阅读走进每一节课堂,让阅读贯穿于教学活动,既提升教学质量,又反哺阅读生命存在,让阅读真正地点亮学生心中的求知欲。

  

  课程推进打造“走教式”共读校本课程

  

  阅读质量是决定“深阅读”课程活力的重要因素。学校根据师资特点,以“走教教学模式”的方式推进运行,即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自选、自备主题阅读的具体内容,同年段教师围绕主题或文本,采用“1+X”主题(议题)化阅读,在年段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着力深度挖掘“X”主题或精心选择“X”阅读材料,确定执教内容,实现“一师引领,众生阅读”的“走教”形态。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文本,挖掘确定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使阅读更有深度、更有质量,让学生获得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此外,学校在阅读结束后,开展阅读之星评选和阅读成果展示,从阅读一本书到分享阅读收获、形成阅读课程的主题化、系列化。

  

  课后拓展构建联结式个性阅读课程

  

  阅读不仅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打开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在阅读中看到诗意和远方,让学生栖居在阅读的大地上,滋养情怀,培育品质。学校从国家课程(语文)、校本课程(经典阅读)、区域阅读(亲子共读)三个角度入手,确定全员阅读的阅读节点,用国家课程的必读篇目“联结”校本课程的精读篇目、联结家庭(亲子)的阅读讨论话题,确保共读内容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充分利用好家长微信群展示“亲子阅读”,利用美篇、微信公众号发布学生阅读情景图片和阅读作品展示,评选“书香家庭”;利用学校“阅读舞台”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展示阅读魅力;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宣传“阅读之星”的阅读故事。课后助力,让个性化阅读课程成为阅读的不竭动力源泉。

  

  课标助力层级进阶“大写作”校本渠道

  

  “问源”校本教研的终极目标就是践行课标精神,是以“问(探寻)”的方式,去发现生活之源、成长之源、生命之源,让学生如清纯的活水一样自然地栖息。学校定期开展研学实践体验,建立以“知源”“思源”“探源”“践源”“创源”“梦源”等各个学段主题的“最美‘问源’少年”班级主题展板,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注重以知行合一标准的评价原则,树立典型,明确成长方向;建立“诵读”小舞台、“问源”大展台等平台展示学生“问源”实践活动成果;以“梦源”文学社报宣传、报道、展示学生“探源”成果,以《问源童行·静待花开》写作集的方式编写校本教材课程,切实推进“深阅读·大写作”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近年来,学校“问源”校本教研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成果,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学校语文团队教科研成果《基于文本原点的言语重构式“语用”实践研究 》获“三明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7月获省级教学成果评选“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二年级线上教学“三部曲”“一主两翼三课四落实”项目式阅读作业设计被作为先进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双减”政策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清流县实验小学将用新思想、新理念去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打造特色学校,努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