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夏夜的纺织娘

■刘 峰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16 版)

  儿时的夏夜,我最喜欢的事是跟随大人们去野地里看护庄稼,于清风明月之下听虫鸣。

  

  离村不远,有一片庄稼地,种植着玉米、大豆、西瓜、红薯等农作物。紧挨着庄稼地的,是一条溪流,两岸野草茂密,藏了不少虫子。为了防范野猪、野猹糟蹋庄稼,人们在野地中央搭了一座草棚。

  

  白日里,坐于棚中,浓阴匝地,人面俱绿;到了夜晚,清风徐来,叶摇影动,爽心怡人。棚子的顶部,苫着茅草,爬满了丝瓜、南瓜、扁豆、豇豆的藤蔓,虫跃其间,宛如齐白石的写意小品。

  

  当月亮从地头露出脸,银辉泻在庄稼上,清光闪闪,影子斑驳。地里开始热闹了起来!一开始,是几只虫子在鸣叫,随后,蟋蟀、油蛉、蝼蛄、蝈蝈、纺织娘等虫子开始活跃起来,虫鸣密集如雨。溪流水声,在遍野虫鸣面前,反而低沉了许多。

  

  有不少虫子喜欢灯光。当草棚内亮起一盏油灯,虫子们或飞、或跳、或爬,悄悄朝棚子聚拢。有的蛰伏在棚顶,有的潜在棚子周围,它们高高低低、深深浅浅地鸣叫,错落有致,别有况味。

  

  与虫子打交道时间长了,让我产生了观察它们的兴趣。在我看来,昆虫世界里,纺织娘最好看、声音最好听。尤其在油灯下看纺织娘,有一种“灯下看美人”之感。掐几朵丝瓜花、南瓜花,悄悄放在灯下,人坐在灯影里,就有纺织娘现身。

  

  每一只纺织娘都是那么好看,有翠绿的、紫红的、黄褐的,人们分别称之绿纱娘、红纱娘、黄纱婆。在我看来,绿纱娘通体翠绿,如翡翠雕琢,像灵气充盈的苏小小;红纱娘一袭红妆,宛如美丽的新娘,像《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而黄纱婆身披黄裳,内敛朴素,像纺织技术家黄道婆。

  

  再听纺织娘的鸣声,“轧织、轧织”,仿佛织女在纺纱,使人想起《古诗十九首》里的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纺织娘发声时,频频振动翅膀,宛如一团小雾,给人一种梦幻之美。尤其露水下来时,纺织娘一边噬着花叶,一边发出鸣叫,纯净的天籁带着花香,让人内心澄明、神闲气定。

  

  长大后,我才知道纺织娘“芳名”不少,有络纬、莎鸡、络丝娘、纺花娘等等。《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写道:“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籍《尔雅翼》提到:“莎鸡振羽作声,其状头小而羽大,有青褐两种。率以六月振羽作声,连夜札札不止,其声如纺丝之声。故一名梭鸡,一名络纬。今俗人谓之络丝娘,其鸣时又正当络纬之候。”

  

  眼下已进入夏天,我若不挑个夜晚去野外听一听纺织娘之声、看一看纺织娘之貌,真怕误了清风明月,辜负了这个万物蓬勃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