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版:基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中共高明区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30 版)

  不久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美的西区小区党员楼长严伟娴了解到小区的公共区域内没有对外开放的洗手间,造成居民诸多不便。她及时反馈给副网格长,通过网格问题快速反应机制,社区党委很快协调联同多方召开议事协商会议并到小区现场勘查场地,将小区游泳池靠外墙的一间更衣室建分隔墙改造为洗手间,最终公共洗手间顺利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这是高明区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明区聚焦解决基层力量薄弱、动员能力不足、应急机制不健全等“小马拉大车”问题,建立健全“党建+全科网格”基层治理五项机制,力争将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形成党群协作、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区治理新模式。

  

  汇聚多元力量下好网格布局“一盘棋”

  

  高明区在原有的乡镇行政区划基础上,整合综治、卫健、消防、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等8个领域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置片区网格,创新设置网格片长、副片长,在村(居)民小组、住宅小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内设置单元格共456个,广泛发动小区业委会成员、村民代表、楼栋长、治安员以及快递员、外卖员等兼任网格员、信息员,组建起超5000人的网格员、信息员队伍,明确11类基础巡查事项以及6类重点巡查事项。2023年,高效反馈和处理网格案件3.6万件,确保把问题纠纷化解在基层。

  

  向体制内挖潜,激发源头治理“内动力”。创新实施“双副组长”机制,强化明责定位,厘清“三个明确”,为全科网格队伍建设提供骨干力量。一是明确了“双副组长”组成由来,由镇街和区直挂钩单位选派工作人员构成“双副组长”;二是明确了“双副组长”工作职能,制定10项工作职责,构建常态化走访机制;三是明确了“双副组长”管理机制,遵循“论功行赏、论过行罚”原则,通过实施“记星激励、黄牌预警”机制,推动治理效能提质增效。自机制实施以来,全区每月下村走访的“双副组长”约700余名,履行联系服务群众、排查反馈矛盾隐患等职责,同时,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及时排查反馈矛盾风险隐患189项,确保“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实现“少花钱,办大事”的效果。

  

  凝聚共治合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高明区探索“党建引领+共治力量”有效路径,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赋能延伸。一方面,建立驻村(社区)团队选派管理机制,以镇街班子为驻村领导,中层干部为驻村组长,选优配强驻村团队,明确驻村领导4项责任、驻村团队10项权责,常态化开展走访村(社区)工作,比如,更合镇驻村团队践行“三个六”工作法,做到“六必访”“六必到”“六必报”,团队人人成为“村情通”。另一方面,建立基层党员群众组织动员机制,构建“党组织领导各类组织、各类组织凝聚广大群众”的组织动员链条,培育用好各类组织和群众团队,因地制宜培育“法律明白人”、歌咏队、妇女互助队等团体658个,有序引导各类组织参与协商活动超200场次。其中,308名“法律明白人”发挥自身专业所长,排查基层矛盾纠纷4043次,调解案件纠纷2505件。

  

  当好“吹哨员”织密基层网格“联动网”

  

  高明区依托全科网格工作开展,聚焦跨部门、跨区域的疑难复杂问题,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对照“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核查督促—办理结案—结果反馈”网格业务闭环处置流程,网格员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从“坐等诉求”转变为“主动出击”,积极化身为“吹哨员”,快速反应、协同联动、分级处理,通过“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吹哨”上报,综治中心统筹分流,区镇村各级相关部门闻令报到。2023年以来,共收集问题近3.9万个,启动“吹哨”1886次,部门报到率100%,解决率达97%,确保把问题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立足联防联控搭建平急转化“快车道”

  

  高明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建立健全网格平急转换机制,建强常态化应急队伍,推动不少于20%的区直单位人员组建机关应急队,构建“1+1+N”镇、村、组三级应急支援和志愿服务队,为“平时治理、急时应急”提供坚强保障,全区共组建各级应急支援队631支,选派共1494名区直单位干部下沉一线就近充实网格队伍。当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时,镇(街道)统一指挥调度,区委组织部统筹调配机关应急队支援基层,党员就地转化,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比如,2023年9月超强台风“苏拉”来势汹汹,杨和镇对川工业大道排水不畅,积水严重,风险陡增。镇应急队在镇党委的指挥下,立即会同排水公司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化解了险情。